时间: 2025-04-26 10:1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4:10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有匪碧岩使,满腹鉴湖秋。不居上界官府,来作散仙游。长佩高冠人伟,组练锦袍官贵,清献旧风流。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鵕鸃冠,貂尾案,鹭鸶輈。时来正恐不免,留滞剑南州。帘卷西州风雨,庭伫百城歌鼓,桃李翠云绸。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
有位来自碧岩的使者,心中充满了秋天的思绪。他不在高官显位中,而是来此游览,享受自由的生活。他身佩长冠,气宇轩昂,身着华丽的锦袍,显得官贵而清雅。手中杓柄长短如何,能够洗去蜀地人民的忧愁?鹤鸣苍穹,貂尾装饰案头,白鹭在水边轻摇。时来之际,恐怕难以避免,滞留在剑南州。帘子卷起,西州的风雨交加,庭院中伫立着城市的歌声和鼓声,桃李在翠云中绽放。谁说蜀山遥远,实际上就在殿山的山头。
“蜀山远”与“殿山头”形成对比,隐喻出对远方与近处的不同理解,表达出对人生和理想追求的感慨。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220-1295)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创作大多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助“碧岩使”象征自由与理想,表达对官场的不屑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水调歌头·有匪碧岩使》不仅是一首抒怀之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中描绘的景象清新脱俗,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开篇提到“匪碧岩使”,即使者的身份隐喻着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高官显位的不屑。接着,诗人描绘了秋天的湖面,象征着他心中的忧愁与思考。诗中提到的“长佩高冠”与“组练锦袍”则表现出一种高贵的气质,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而“杓柄长多少,洗尽蜀民愁”则是对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诗末“谁谓蜀山远,只在殿山头”一语,点明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体现出诗人对理想国度的渴望与对当前困境的无奈。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既有山水的清新,又有社会的深思,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风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关怀,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有匪碧岩使”中“匪”的意思是:
A. 是
B. 非
C. 可能
D. 只要
诗中“洗尽蜀民愁”意指:
A. 消除民众忧愁
B. 让蜀民幸福
C. 让民众快乐
D. 没有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