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34
矫矫公孙才不贫,
白驹冲雪喜新春。
忽过银阙迷归路,
误认瑶台寻故人。
访我不嫌泥正滑,
留君深愧酒非醇。
归时九陌铺寒月,
清绝空教仆御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在春天聚会的场景。公孙的才华出众,生活富裕,迎春时节,白色的马儿在雪地中奔腾,令人欢喜。诗人忽然经过银色的宫阙,迷失了归家的道路,误以为找到了瑶台,想去寻找旧友。来访的朋友不嫌泥泞的路滑,诗人却因此感到愧疚,因为自己所奉上的酒并不醇厚。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寒冷的小路上,空旷的夜色让仆人不由得露出皱眉的神情。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与其兄苏轼并称。苏辙的诗词风格清新淡雅,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春季,诗人在与朋友相聚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春天的欢愉,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中琐事的感慨。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充满了生机和友谊的温暖。开头两句描绘了公孙的才华和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与朋友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两句则转折,通过“迷归路”和“误认瑶台”表达出一种对友情的渴望和对现实的迷惘。诗人并不在意泥泞的道路,反而感到愧疚,显示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自我反思。最后两句用“寒月”和“御颦”的意象,传达了在归途中那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出一股清新而又淡淡的忧伤,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矫矫”形容的是谁的特点?
A. 贫穷
B. 风采出众
C. 年龄
“白驹冲雪”中的“白驹”象征什么?
A. 冬天
B. 生命的活力
C. 友谊
诗人对朋友来访的感受是?
A. 高兴
B. 愧疚
C. 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