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24: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24:43
阳气溟濛九地来,经春涉夏始闻雷。
麦禾此去或可望,桃李向来谁使开。
号令迍邅人共怪,阴阳颠倒物应猜。
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
阳光的气息朦胧地从九天降下,经过春天进入夏天时终于听到了雷声。
麦子和禾苗在这个季节或许可以期待丰收,但桃李花开,究竟是谁在促使呢?
号召和命令在困顿中让人感到奇怪,阴阳失常让一切变得难以猜测。
一声雷震虽然让人惊讶,但满地的妖氛却难以消散。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和深厚的学识著称,参与了许多政治活动,且在文学上有较大造诣。
《仲夏始雷》创作于仲夏时节,雷声响起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受和思考。这一时期正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诗中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仲夏始雷》是一首描绘夏季雷声响起的诗作,诗人在其中不仅传达了对雷声的惊讶,也表达了对自然现象背后深层道理的思索。首句“阳气溟濛九地来”描绘了阳光的朦胧,给人以神秘的感觉,接着“经春涉夏始闻雷”则标志着季节的转换,雷声的到来预示着气候变化,具有极强的节令感。诗人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借助“麦禾”与“桃李”的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号令迍邅人共怪,阴阳颠倒物应猜”一句,反映了人对自然现象变化的困惑,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最后一句“一声震荡虽惊耳,遍地妖氛未易回”则暗示了尽管雷声震耳欲聋,但伴随而来的妖氛却是难以消散的,表现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又略显忧虑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体现出自然界的神秘与人类的渺小。
诗中提到的“阳气”指的是什么?
A. 风
B. 阳光和温暖的气息
C. 雨水
“桃李向来谁使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疑问?
A. 自然的规律
B. 生命的意义
C. 季节的变化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人类的思考
B. 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C. 对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