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0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06:39
沁园春
作者: 曹尔堪 〔清代〕
白露方滋,修荻半湾,丹枫一林。
想伊人长啸,栏干频倚,鲈才破玉,菊已含金。
秋老生悲,风来偏快,囊括湘流有赋心。
舒怀抱,借湖山作带,江海为襟。
提壶不厌相寻。
松影合幽居觉更深。
爱不渝霜雪,岁寒敦好,时闻笙鹤,空谷传音。
谡谡涛生,亭亭盖偃,气概清贞贯古今。
听忘倦,任青乎赤也,供我微吟。
白露时节才刚刚滋润,修长的芦苇半湾而生,丹红的枫树遍布一片林子。
想起那位佳人长声高啸,频频倚靠在栏杆上,鲈鱼刚刚破水而出,菊花也已含苞待放。
秋天的老去带来些许悲伤,风来得特别迅速,包罗湘江流域的赋诗情怀。
我舒展胸怀,借山水作带,江海为怀。
提壶相寻,无厌倦之意。
松影交错,幽居的感觉更显深邃。
对爱意不变,尽管霜雪,岁寒却更显温情,偶尔听见笙声和鹤鸣,回荡在空谷中。
涛声阵阵,亭亭的屋顶微微倾斜,清雅高洁的气韵贯穿古今。
听着不觉疲倦,无论青色还是赤红,皆可供我轻声吟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曹尔堪(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沁园春》写于清朝,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沁园春》是曹尔堪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将秋天的萧瑟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作者以“白露”作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中描绘的“修荻半湾”、“丹枫一林”,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自然美景,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通过对“伊人”的惦记,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情感的珍视。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尤其是“提壶不厌相寻”一句,更是传达了诗人对友人不离不弃的期盼。诗的最后,诗人以“任青乎赤也,供我微吟”的态度,表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仿佛在告诉读者,不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的宁静与对美的追求总能使人心灵得以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清新而淡然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沁园春》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李白
B. 曹尔堪
C. 杜甫
“白露方滋”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到来?
A. 春
B. 夏
C. 秋
诗中提到的“鲈才破玉”暗示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瞬间
B. 伤感的情绪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