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1:27
河传·湖上
温庭筠 〔唐代〕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在湖上,我悠闲地眺望,细雨如丝飘洒。烟雾弥漫的水边,花桥遥遥相连。谢娘的翠眉愁苦依旧,始终难以消散。整天都在梦中迷失,仿佛潮水渐渐退去。游子在天涯漂泊,归家的船只却远在天边。春天已经很晚,莺鸟的歌声令人肠断。若耶溪的水向西流去,柳堤上却听不到马嘶声。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青雀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和词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句著称,尤其在词的创作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温庭筠的诗歌常常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富有音乐感。
《河传·湖上》创作于唐代,正值温庭筠在诗词创作的巅峰时期。此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因政治原因而感到离愁,故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痛苦之情。
《河传·湖上》是一首充满抒情色彩的诗作,诗人在湖上闲适地望着雨中的景色,勾起了对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以“湖上。闲望。雨萧萧。”拉开了全诗的序幕,给人以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气氛。雨水的滴落,恰似诗人内心的愁绪,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烟浦花桥路遥”的描写,展现了水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暗含了距离的遥远与心中的孤独。“谢娘翠蛾愁不销”,谢娘的愁苦与诗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诗人通过“梦魂迷晚潮”与“荡子天涯归棹远”的对比,表现出对游子归来的渴望与无奈。最后,诗人以“春已晚。莺语空肠断”总结了情感的悲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湖上。闲望。雨萧萧。
描述在湖上悠闲地观望,细雨飘洒,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显忧愁的氛围。
烟浦花桥路遥。
诗人通过描绘水边的烟雾与花桥,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对美好景象的向往。
谢娘翠蛾愁不销。
谢娘的美丽与愁苦相结合,体现了诗人对她的深切思念。
终朝。梦魂迷晚潮。
整天在梦中迷失,像潮水一般无所依归,表现出内心的迷茫与失落。
荡子天涯归棹远。
漂泊在外的游子,归来的船只却遥不可及,传达出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
春已晚。莺语空肠断。
春天已经很晚,莺鸟的歌声令人感到心痛,暗示了离别的苦楚。
若耶溪,溪水西。
指出具体的地理位置,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
柳堤。不闻郎马嘶。
柳堤的静谧与寂静,表现出对恋人未归的惆怅与失落。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离别的痛苦,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传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惋惜,体现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悲伤。
诗中“谢娘”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诗人的母亲
C. 自然景物
“春已晚”的意思是:
A. 春天已经过去
B. 春天刚开始
C. 春天依然美好
“荡子天涯归棹远”中,“荡子”指的是:
A. 忧愁的人
B. 漂泊在外的游子
C. 忘记过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