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1:58
又次程嘉定三首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鼎戒少汁熬,琴忌大弦急。
人惟广斯胖,道亦巽者入。
身行栈百折,目送塔九级。
今日觉昨非,与过宁不及。
我池鱼洋洋,我牧牛湿湿。
何能苗助长,但勿井多汲。
砚蜍清晓冰,瓶笙永宵泣。
炊冥儿欢呶,酿恶婢羞涩。
家山薄言归,田舍随意葺。
君看十八侯,谁数达与吸。
这首诗的意思大致是说,煮食时要注意火候,不应太急,弹琴时也要避免急躁。人们常常只顾着贪图满足,追求宽广,甚至连道路也要选择温和的。行走在曲折的小路上,目送那九层高的塔楼。今天的觉悟使我意识到昨日的无知,宁可不如过去的清明。我在池塘里看见鱼儿悠然自得,牛儿在湿润的草地上悠闲吃草。怎样才能使幼苗迅速成长呢?只需避免过多的灌溉。清晨的砚台上凝结着冰霜,瓶中的笙声在漫长的夜里低泣。孩子们在厨房里欢快地叫唤,酿酒的婢女羞怯而笨拙。故乡的山水虽不言归去,但田舍却可随心所欲地修缮。君看这十八位侯爵,谁能真正数得清他们的得失呢?
洪咨夔,字仲明,号松溪,南宋时期的诗人,其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著称。他的诗风受到王维、李白的影响,常常用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洪咨夔的晚年时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沉思。
《又次程嘉定三首》是洪咨夔在游历途中所作,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探索。诗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世态的思考。诗的开头便用鼎和琴的比喻,暗示了做事应有的态度,强调了节制与耐心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身行栈百折”表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同时“目送塔九级”则暗示了追求理想的艰辛。诗中的自然意象,如“池鱼洋洋”、“牧牛湿湿”,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仿佛在诉说一种理想的归宿。
后半部分则更为哲理,提到“何能苗助长,但勿井多汲”,劝诫人们在追求梦想时应适度而行,不可急于求成。最后的“家山薄言归”与“田舍随意葺”,则是对故乡深情的眷恋与归属感的表现,既有个人情感,又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洪咨夔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做事应有耐心、克制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诗人提倡适度的重要性,并通过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生活的美好。
诗中提到的“鼎戒”主要指什么?
A. 物质的追求
B. 烹饪时的火候控制
C. 对琴的演奏要求
诗中“何能苗助长”意指?
A. 幼苗需要多浇水
B. 幼苗的成长不能急于求成
C. 幼苗容易被风吹倒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A. 忘却
B. 深情眷恋
C. 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