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6:21
琴调相思引(越上赏花)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晓拂菱花巧画眉。
猩罗新翦作春衣。
恐春归去,无处看花枝。
已恨东风成去客,更教飞燕舞些时。
惜花人醉,头上插花归。
清晨轻拂的风吹拂着菱花,仿佛在为女子画眉。
猩红的罗裙新剪成,恰似春天的衣裳。
我担心春天一去不复返,便无处欣赏花枝。
我已对东风的离去感到怨恨,它就像一个离去的客人,更教飞燕在空中飞舞一阵。
热爱花的人已醉,头上插着花朵归来。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东风”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而飞燕则是春天的使者,二者均体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中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惋惜。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君复,号元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常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感叹。
创作背景: 《琴调相思引》创作于春日,正值赏花的好时节,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以及对花的珍惜,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对春天的留恋。
《琴调相思引》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开篇以“晓拂菱花巧画眉”引入,诗人用清晨的微风轻拂菱花来描绘女子的美丽,隐喻着春天的到来。接着,诗人以“猩罗新翦作春衣”描绘春天的衣裳,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活力与新生的气息。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对春天的忧虑开始显现。“恐春归去,无处看花枝”,表达了对春天短暂的惋惜,暗示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接下来的“已恨东风成去客”,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东风作为春的象征,若成为了离去的客人,春的美好也随之远去。
结尾的“惜花人醉,头上插花归”,既展示了对美的珍惜,也隐含着一种无奈与醉意,似乎是在与春的美好告别。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晓拂菱花”中的“菱花”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春天的到来
C. 生命的脆弱
D. 时间的流逝
填空题:
诗中“恐春归去,无处看__”。
判断题:
诗中的“东风”是春天的象征。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汪元量的《琴调相思引》更加细腻,着重表现个人情感与春天的联系,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壮阔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