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6:07
月色清清懒去眠,半昏灯烬绿无烟。
个侬相隔,只在小楼边。
落剪有声知倦绣,拍窗无语却鸣弦。
昨朝相见,礼数太周旋。
月光明亮,我懒得去入睡,昏暗的灯光下,烛火微弱无烟。
我与你相隔,近在小楼的边缘。
剪刀落下的声音,仿佛知道我疲倦地刺绣,窗外敲打的声音无言,却像是在弹奏琴弦。
昨天的相见,礼数繁琐,显得过于周旋。
“琴调相思引”中的“琴”不仅是乐器,更象征着情感的寄托。在古代,琴声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诗人借此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诗中提到的“礼数”反映了古代人际交往的繁琐,常常阻碍真情流露。
作者介绍:
徐玑,清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主要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之时,诗人可能受到了当时文人交流的影响,表现出对爱情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琴调相思引》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徐玑通过简单的日常景象,展现了深厚的相思之情。开篇的“月色清清懒去眠”,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安静而清晰的感觉。诗人懒于入眠,暗示心中有事,心绪难平。接着,诗人以“半昏灯烬绿无烟”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孤独,烛火微弱,隐喻着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个侬相隔,只在小楼边”,通过空间的描绘,表达了虽然物理上相隔不远,但心灵的距离却是无比遥远的。这种对比加深了相思的苦楚。接下来的“落剪有声知倦绣”,是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剪刀落下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倦怠,而“拍窗无语却鸣弦”则通过窗外的敲打声,传达出一种无声的期盼与思念。
最后一句“昨朝相见,礼数太周旋”,则是对昨天见面的回忆,表达了在形式的礼节中,情感的真实被遮掩,暴露了人际交往中的无奈与疲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勾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思念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之情展开,透露出一种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表现了对于爱情中距离感的无奈与渴望。
诗词测试:
诗中“月色清清”表达的是:
A. 明亮的月光
B. 阴暗的夜晚
C. 激烈的情感
“个侬相隔,只在小楼边”中,“个侬”指的是: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诗人对“昨朝相见”的情感态度是:
A. 高兴
B. 疲惫与无奈
C.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