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2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6:51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
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在这个夏末之际,我来到这个美好的地方,与朋友们一同举杯畅饮。我们在这山水环绕之地,沉浸于悠然的风景和月色之中。夕阳下,长榆的影子渐渐消逝,高大的柳树下,听见了蝉鸣的低吟。再一次走上通往桃源的道路,离别之后再也难以追寻那种美好。
陈子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后世对其作品多有赞誉,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际关系,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夏末时节,诗人或是在一次聚会中,饮酒吟咏,表达对美好自然的留恋及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这首诗以夏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呈现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轻松气氛,既有对美酒的享受,也透出一种对世外桃源的追求。接下来的“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体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光影交错间,情感愈加浓烈,蝉鸣声中透出一丝忧伤,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感慨与叹息,诗人虽曾走过桃源之路,但离别后,难以再寻回那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运用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友谊与理想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友谊,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诗中“酌醴”指的是什么?
A. 饮水
B. 饮酒
C. 吃饭
D. 喝茶
“长榆落照尽”描绘的是什么时刻?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晚
“一返桃源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友情
B. 自然
C. 理想生活
D. 家乡
答案:1.B,2.C,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