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时间: 2025-04-28 18:26:51

诗句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

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6:51

原文展示

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
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
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
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

白话文翻译

在这个夏末之际,我来到这个美好的地方,与朋友们一同举杯畅饮。我们在这山水环绕之地,沉浸于悠然的风景和月色之中。夕阳下,长榆的影子渐渐消逝,高大的柳树下,听见了蝉鸣的低吟。再一次走上通往桃源的道路,离别之后再也难以追寻那种美好。

注释

  • 嘉遁:指隐居的地方,典出于《庄子》。这里意指远离尘世喧嚣的理想之地。
  • 酌醴:意为饮酒,醴通常指甜酒。
  • 留连:留恋,流连忘返。
  • 高柳:指高大的柳树,常作为诗中的意象。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宁静美好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后世对其作品多有赞誉,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际关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夏末时节,诗人或是在一次聚会中,饮酒吟咏,表达对美好自然的留恋及对理想生活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的“聊从嘉遁所,酌醴共抽簪”,呈现出诗人与友人相聚的轻松气氛,既有对美酒的享受,也透出一种对世外桃源的追求。接下来的“以兹山水地,留连风月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沉醉于自然之美,体现出一种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长榆落照尽,高柳暮蝉吟”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光影交错间,情感愈加浓烈,蝉鸣声中透出一丝忧伤,仿佛在诉说时间的流逝。最后一句“一返桃源路,别后难追寻”,则是对理想生活的感慨与叹息,诗人虽曾走过桃源之路,但离别后,难以再寻回那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运用清新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友谊与理想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聊从嘉遁所:表达诗人轻松的心态,隐居的理想。
  2. 酌醴共抽簪:与友人共饮,象征亲密关系。
  3. 以兹山水地:强调自然环境的美好。
  4. 留连风月心:诗人沉浸于自然之美,感情流露。
  5. 长榆落照尽:描绘夕阳下的景象,暗含时间流逝。
  6. 高柳暮蝉吟:蝉鸣声带有些许忧伤,营造氛围。
  7. 一返桃源路:提及理想生活,表达向往。
  8. 别后难追寻:感慨一旦离别,理想生活难再寻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好的自然景色与理想生活相结合,寓意深刻。
  • 拟人:蝉的吟唱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节奏上和谐,形成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友谊,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之美,代表诗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 :代表友情与欢聚的美好时光。
  • 桃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隐喻对世外桃源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酌醴”指的是什么? A. 饮水
    B. 饮酒
    C. 吃饭
    D. 喝茶

  2. “长榆落照尽”描绘的是什么时刻?
    A. 清晨
    B. 中午
    C. 黄昏
    D. 夜晚

  3. “一返桃源路”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友情
    B. 自然
    C. 理想生活
    D. 家乡

答案:1.B,2.C,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陈子良《夏晚寻于政世置酒赋韵》陶渊明《桃花源记》:两者均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后者则强调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上书怀 送张七西上 游会稽山 赠张鸣善 丙申岁书怀 远客 迁居 怀陶叟 出三江口有怀钱野人衮 客中除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水拖泥 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慰励 乾坤再造 鹿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儿稚 单率 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滉舟 执两用中 癶字旁的字 云合雾集 日东月西 救过不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