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38: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38:52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
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这首诗表达了对宣皎上人即将游览太白山的祝福与惋惜。诗的开头提到他剃发,表明了他已经出家,头发如雪,寓意年纪轻轻却已然三十三岁。接着描绘了他经过春草寺,寺中钟声悠扬,仿佛是落花潭水的声响。与朋友们讨论诗句时,意趣在宗旨上向南延伸,似乎在寻找更深层的精神寄托。最后描述了太白山的峰峦,苍翠欲滴,似乎让人怀疑是否应该再往下走。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得,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山东,后居住在长安。他以“苦吟”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修行,风格多为清新、深邃。
这首诗创作于贾岛晚年,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出游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唐代是诗歌繁荣的时期,许多诗人开始探索更深的哲理和宗教思想。
《送宣皎上人游太白》是一首充满了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诗作。贾岛以他一贯的深邃和细腻描绘了一个出家人的旅程,展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运用剃发这一意象,暗示了宣皎的修行身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气质。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春草寺”与“落花潭”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受。钟声与水声交织,形成了一幅如歌如画的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间。诗人在此用自然的声音表达了心灵的共鸣,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佛理的深刻理解。
此外,诗中对“南”的提及,既可以理解为对南宗佛教的追求,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更高境界的向往。最后,诗句“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则是对太白山的礼赞,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崇敬与向往,呈现出一种人和自然相融的和谐美感。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十分讲究,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贾岛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通过对出家人宣皎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自然的思考,展示出一种哲理与自然结合的境界,体现了贾岛对修行生活的敬重与向往。
“剃发鬓无雪”中的“剃发”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春草寺”主要表达了什么意境?
诗中“峰灵疑懒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什么感情?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与自然的描绘,二者均展现出唐代诗人的深厚情感与对自然的描写,但贾岛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哲理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寄托。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唐诗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