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僧归天台》

时间: 2025-05-09 00:30:38

诗句

辞秦经越过,归寺海西峰。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

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38

原文展示

送僧归天台
贾岛 〔唐代〕
辞秦经越过,归寺海西峰。
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
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

白话文翻译

诗中表达了作者送别一位僧人归往天台山的情景。诗人告别了繁华的秦地,踏上了通往西峰的旅途。他沿途欣赏着双流汇聚的石涧和山门前九里长的松树,曾经听闻寺中的清晨梵音,此时却听到赤城的钟声。最后,他希望这位僧人能够在妙宇之中继续修行,追随智慧者的足迹。

注释

字词注释

  1. 辞秦:告别秦地,指的是离开秦朝所处的地区。
  2. 经越:经过越地,越是古代地名,今浙江一带。
  3. 海西峰:指天台山,位于海的西侧。
  4. 石涧:山涧中的石头流水,形象生动。
  5. 九里松:山门前的松树,象征着长途的路程。
  6. 清禁漏:清晨的钟声,形容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
  7. 赤城钟:赤城的钟声,可能是指天台山中的钟声。
  8. 妙宇:指精妙的宇宙或境界。
  9. 齐智者踪:跟随智慧者的足迹,追求智慧与修行的精神。

典故解析

  • 天台山:古代佛教圣地,因其山青水秀、美丽而著称。许多高僧曾在此修行,代表着佛教的清净与智慧。
  • 赤城钟:可能指的是天台山寺庙中的钟声,钟声悠扬,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43年。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和佛教题材,是“王维之后”的山水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送僧归天台》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僧人的送别,表现出对修行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此诗反映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僧归天台》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描绘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送别情景,展现了佛教徒对修行的向往。诗的开头“辞秦经越过”就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繁华都市生活的厌倦与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石涧双流、九里松树,既写景又寓情,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气息。

“曾闻清禁漏,却听赤城钟”两句,将清晨的钟声与佛教的宁静相结合,暗示出修行的静谧与深邃。同时,“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一句,表达了对僧人未来修行的祝福,期待他能够在智慧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宗教的思考,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辞秦经越过:告别繁华的秦地,踏上了通往越地的旅程,展现了离别的情境。
  2. 归寺海西峰:返回位于海西的寺庙,指向了目的地天台山。
  3. 石涧双流水:描绘途中景象,石涧中有双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美。
  4. 山门九里松:山门前有九里长的松树,象征着修行的漫长与坚持。
  5. 曾闻清禁漏:以往听到的寺庙清晨的钟声,充满了宁静与清新。
  6. 却听赤城钟:此时却听到赤城的钟声,传递出时光的流逝与佛教的庄严。
  7. 妙宇研磨讲:提到修行的境界,暗示着深奥的道理与智慧。
  8. 应齐智者踪:期待僧人能够追随智慧者的足迹,继续修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石涧双流水,山门九里松”,表现了诗的和谐美。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修行结合,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意象:诗中使用的“钟声”、“松树”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增添了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修行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僧人未来生活的祝福,强调了智慧与修行的重要性,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繁华与喧嚣的都市生活。
  2. 石涧:自然的静谧与纯净。
  3. 九里松:修行的艰辛与坚持。
  4. 钟声:佛教的庄严与宁静。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代表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贾岛的字是什么?

    • A. 亭云
    • B. 阮郎
    • C. 溪舟
  2. 诗中提到的归寺是指哪个地方?

    • A. 天台山
    • B. 嵩山
    • C. 华山
  3. 诗中“石涧双流水”描绘的意象主要表现什么?

    • A. 热闹
    • B. 静谧
    • C. 蒙胧

答案

  1. B. 阮郎
  2. A. 天台山
  3. B. 静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僧归天台》与王维的《送别》都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贾岛更侧重于宗教与自然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唐代诗人贾岛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送僧归天台》这首诗!

相关查询

满庭芳 夜坐 满庭芳 酬颖庐兼简晦窗 满庭芳(吉度) 满庭芳 太平花 满庭芳 中夼于大郎索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满庭芳 纪梦 满庭芳 残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花石 立刀旁的字 蓊蔼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旁皇 贾结尾的成语 金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日丽风清 没没无闻 外甥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因缘为市 鼓字旁的字 买贩 海岳高深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