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6:08
题林文之诗卷二首
作者: 刘克庄〔宋代〕
叔季词人杂雅哇,
喜君诗卷美无瑕。
朋侪却走避三舍,
句律斩新成一家。
肯学小儿烹虱胫,
要看大手拔鲸牙。
村翁岂敢持衡尺,
直为痴年两倍加。
这位年轻的词人,作品风格独特而又雅致,
我很喜欢你这卷诗作,完美无瑕。
然而,朋友们却纷纷避开,不愿靠近,
因为你的句子和韵律新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
愿意学习的小孩子,就像是煮虱子的腿,
想要看看你这位大师是如何拔鲸鱼的牙。
村里的老翁怎敢用尺子来丈量你的才华,
只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才会觉得你的才华倍增。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石林,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词风格以清新俊逸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情感,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是诗词盛行的年代。诗人通过对林文之才华的赞美,表达了对当时文人创作的欣赏,同时也隐含了对自己与朋友之间相对保守的创作态度的反思。
刘克庄的《题林文之诗卷二首》不仅是对朋友林文之的赞美,更反映了诗人对新兴文风的认同与欣赏。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示了新与旧、雅与俗之间的关系。开篇提到“叔季”,显示出诗人与林文之的亲近关系,接着赞美其诗作“美无瑕”,传达了对其才能的高度认可。然而,随后“朋侪却走避三舍”,暗示了在创作上,林文之的独特风格可能使得一些传统的朋友感到疏远,这种矛盾引人深思。接下来的比喻“肯学小儿烹虱胫”,突显了对新事物的接受与学习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在面对新风潮时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既有对林文之的赞美,也有对文人圈子中流派变化的深刻观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和思考。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新兴文风的赞美与对传统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开放态度和对朋友才华的欣赏。
刘克庄的《题林文之诗卷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传统诗风的赞美
B) 对新兴文风的欣赏
C) 对友谊的怀念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烹虱胫”意味着什么?
A) 学习简单的事物
B) 学习高深的技艺
C) 食物的准备
答案: A
“朋侪却走避三舍”反映了怎样的态度?
A) 朋友们对诗人的喜爱
B) 朋友们对诗人作品的疏远
C) 朋友们对诗人的赞美
答案: B
刘克庄 vs. 苏轼
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展现了对朋友的赞美和对文风变化的敏感,但刘克庄更注重对新风格的赞美,而苏轼则更多地探讨了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