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1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15:34
逍遥四章呈钦之尧夫
作者: 司马光
结发读经史,疲精非一朝。
于今成沪落,所幸得逍遥。
不韪狂心息,难平客气消。
巢林易为足,窃敢比鹪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长期的读书和思考中所获得的逍遥与安逸。诗人从年轻时就开始读经史,虽然过程艰辛,但如今终于有了些许成就,得以悠闲自得。诗中提到,尽管曾经心中有狂热和浮躁,但现在内心已然平静。然而,归隐的生活并不容易,像鸟儿一样的自由流动却不是那么简单。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主题与道教的“逍遥游”思想相近,表现了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表达内心的平静之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司马光的诗风常带有理性思考的特质,作品多表现对历史的深刻见解与个人理想。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经过多年的政务和学术生涯,诗人希望能够寻求一种逍遥的生活,表达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学习、成就与内心平和的思考。诗的开头“结发读经史,疲精非一朝”展示了诗人从青年时代开始,便投入于艰辛的学习中,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接着,诗人用“于今成沪落”表明自己终于看到了一些成果,心中难免有些自得。随着岁月的积累,诗人内心逐渐平静,感受到“逍遥”的意义。
然而,尽管内心已然安宁,诗人仍然意识到外界的纷扰与内心的狂热并未完全消散,表现出一种对自我心境的反思。最后,他以“巢林易为足,窃敢比鹪鹩”收尾,表达了对自然归隐生活的理想,却又谦虚地认为自己尚未完全达到那种境地。整首诗在情感层次上起伏有致,既有对成就的欣喜,又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比如“结发”与“疲精”的对仗,表现了诗人从年轻到成熟的过程;“巢林”和“鹪鹩”的比喻,象征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是对逍遥自在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学习与思考之后,内心所获得的平和与宁静,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归隐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经史”指的是什么?
A. 书法艺术
B. 经典的经书与历史书籍
C. 诗词歌赋
诗人表达的心情是怎样的?
A. 只想追求名利
B. 内心宁静,向往自然
C. 愤怒与不满
“巢林易为足”的意思是什么?
A. 归隐自然并不容易
B. 生活在巢中很容易
C. 林中的鸟很容易找到栖息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但司马光更多的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陶渊明则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