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寿安杂诗十首·寿安杂诗十首·神林从二首》

时间: 2025-04-24 18:39:20

诗句

石下泉声蔓草深,石上露浓苍藓遍。

山禽惊起冰且鸣,叶坠空林人不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39:20

原文展示

石下泉声蔓草深,
石上露浓苍藓遍。
山禽惊起冰且鸣,
叶坠空林人不见。

白话文翻译

在石头下,泉水的声音在深深的蔓草中流淌;
在石头上,露水浓厚,青苔遍布。
山中的鸟儿被惊动,发出冰冷的鸣叫;
树叶从空中的森林飘落,人影却不见踪影。

注释

  1. 石下:指石头的下面。
  2. 泉声:泉水流动发出的声音。
  3. 蔓草:生长繁茂的草。
  4. 石上:指石头的上面。
  5. 露浓:露水很厚。
  6. 苍藓:青苔,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
  7. 山禽:山中的鸟类。
  8. 冰且鸣:发出冷清的鸣叫声。
  9. 叶坠:树叶飘落。
  10. 空林:空旷的森林。
  11. 人不见:人影不见,暗示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编纂《资治通鉴》而闻名,强调治国理政和历史教训。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司马光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心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类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石下泉水的声音和草木的茂盛,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的声音与景象结合,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随着山禽的惊起与叶子的飘落,诗中又隐含着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情感。尤其最后一句“人不见”,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仿佛在暗示着人类在广袤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引发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歌的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下泉声蔓草深:在石头下,泉水的声音清晰可闻,而周围的蔓草更显得深邃。
  2. 石上露浓苍藓遍:石头的表面覆盖着浓厚的露水,青苔生长得非常茂盛。
  3. 山禽惊起冰且鸣:山中的鸟儿被惊吓而飞起,发出冰冷的鸣叫声。
  4. 叶坠空林人不见:飘落的树叶在空旷的森林中,令人无法看到人影,暗示了孤独与寂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石下泉声”与“石上露浓”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山禽的鸣叫仿佛带有情感,赋予自然以生命。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出深邃的哲理和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内心的孤独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泉声: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清新。
  • 蔓草:代表生命的繁茂与自然的力量。
  • 山禽:象征自由与灵动,但也暗示着惊慌与孤独。
  • 叶坠: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石下泉声”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石头的坚硬
    b) 泉水的流动与声音
    c) 草木的生长

  2. “人不见”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寂寥
    c) 热闹与繁华

答案

  1. b) 泉水的流动与声音
  2. b) 孤独与寂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隐逸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二者均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世喧嚣的逃避,但王维更强调孤独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司马光与他的时代》
  • 《宋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同友人话旧 江馆秋夕 送僧中孚南归 江边秋夕 贻净居寺新及第 山中春晚寄贾员外 再游韦曲山寺 春日期巢湖旧事 途次宿友人别墅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毛字旁的字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迅动 韦字旁的字 喘息之间 廲人 包含领的成语 胆大心雄 进贤兴功 了开头的成语 海内无双 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飠字旁的字 当行本色 吴传玉 攴字旁的字 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走字旁的字 事火咒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