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0: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0:40
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
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
在江心独自逆流而行,忠臣为了理想投身东海而死。
侧身而立,天地间只剩下我这一份孤独,
眼前的河山全寄托在小舟上。
朱鸟西台的人们都在哀哭,
南海的劫难刚刚平息。
可怜这孤岛土壤不多,
曾经能够与杭州和汴州相抗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忠臣投死入东瓯”,暗指历史上的忠臣,例如屈原等人,因忠于国家而自杀,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与哀悼。朱鸟西台则与历史上的悲剧性事件有关,暗示着忠臣死后留下的悲痛和追思。
作者介绍:
阮元(1764-1849),清代诗人、书法家和学者,曾任官职,致力于教育和文化事业。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抒怀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上忠臣的怀念与哀痛,尤其是在国家动乱时期,诗人对忠贞之士的崇敬与哀悼之情愈发显著。
这首诗以江心孤屿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忠臣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沉痛思考。首句“独向江心挽倒流”不仅描绘了孤舟逆流而上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追寻。接下来的“忠臣投死入东瓯”则直接引入忠臣的悲壮形象,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与向往。
诗中“侧身天地成孤注”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仿佛在这辽阔的天地间,只有他一人承载着对历史的思索与情感。接下来的“满目河山寄一舟”,则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的山河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后半部分“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则加深了悲痛的氛围,朱鸟的哀哭与红羊的劫难象征着历史的悲剧和人们失去的理想。最后两句“可怜此屿无多土,曾抵杭州与汴州”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无奈与对往日辉煌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孤岛的描绘,围绕忠臣的悲壮与历史的沧桑,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共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孤舟与忠臣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忠诚的怀念,渗透着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个人孤独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瓯”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湖
B. 东海
C. 南海
D. 北国
诗中“朱鸟”象征什么?
A. 幸福
B. 哀悼
C. 旅行
D. 战争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思考?
A. 个人的孤独
B. 历史的辉煌
C. 当前的局势
D. 家国的命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阮元的《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忠诚的怀念,但阮元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加强调国家的动荡与对未来的无奈。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