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8:20
邹阳休上书,缧绁非所耻。
祸虽如风飙,义命有根柢。
次公从长公,讲经狴犴底。
闻道在崇朝,夕死亦可矣。
刑以惩小人,怀之在君子。
匕鬯苟不隳,何妨惊百里。
委运与思愆,并行正相倚。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忠义精神的赞美。诗中提到邹阳不必上书,因身处囹圄并不算耻辱。即使祸患如同狂风暴雨,但义理和生命是有根基的。提到古代的公子,如同长公那样,讲授经义,虽死也无怨无悔。刑法用来惩罚小人,而君子则怀有宽广的胸怀。如果匕首和祭品不遭受损害,何必在乎外界的惊动?命运和思虑相辅相成,古人伟业的成就,皆源于对忧患的警觉。
刘岩,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忠义之情,关注社会时事。
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不安,刘岩在诗中表达了对忠义的坚持与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赠人》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古代忠臣典型的描绘,展现出对品德与信仰的坚守。开篇提到邹阳,意在强调即使身处逆境,保持心中信念的重要性。诗中的“义命有根柢”一语,深刻揭示了义理是人生的基石,面对外界的风雨,心中有信仰,才能坚定不移。接着,诗人提到古代公子的身影,进一步强调了传承与教化的重要性。最后几句则通过对命运和思虑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彰显了古人伟业的成就不是偶然,而是源于深厚的忧患意识。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沉稳而有力,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整首诗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赞美,强调即使身处困境,仍应坚守信念,关注内心的道义与良知。诗人通过对古人的追忆,警示后人要铭记忧患意识,以成就伟业。
邹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臣
B. 小人
C. 诗人
答案: A
诗中提到的“匕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忠诚与祭祀
C. 财富
答案: 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享乐
B. 忧患意识与忠义
C. 爱情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