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春日去桂林》

时间: 2025-04-28 02:16:17

诗句

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

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

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

祇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6:17

原文展示:

送春日去桂林
阮元 〔清代〕

人在天涯送远春,
远春还送欲归人。
风光渐扫缠绵雨,
云水原随淡宕身。
玉笋峰多通桂驿,
木兰舟小望榕津。
祇怜花事成狼藉,
那有残红上绣茵。

白话文翻译:

人在遥远的地方送走春天,
春天也在远方送来归家的思念。
迷蒙的细雨渐渐洗去这美丽的风光,
云水间的景色如同淡淡的洒落在身上。
玉笋峰上有许多通往桂林的驿道,
小小的木兰舟在榕树旁静静地眺望。
只怜惜花事已成狼藉,
哪还有残留的红花点缀在绣好的草地上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涯:遥远的地方。
  • 远春:远方的春天,象征着离别的春天。
  • 缠绵雨:细腻而绵长的雨。
  • 淡宕:指淡淡的、轻松的状态。
  • 玉笋峰:桂林著名的山峰,形似玉笋。
  • 榕津:榕树旁的水边或渡口。
  • 狼藉:杂乱不堪的样子。
  • 绣茵:精美的草地,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 桂林:中国著名的山水城市,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
  • 木兰舟:传统的水上交通工具,象征着江南水乡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元(1764年-1849年),字承志,号梦阮,晚号天台山人,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学者。他在诗词创作中,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历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阮元晚年,诗人离开了故乡,身处他乡,感怀春天的离去与思乡之情。诗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人情的关注。

诗歌鉴赏:

阮元的《送春日去桂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全诗通过春天的象征,表达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开头两句“人在天涯送远春,远春还送欲归人”便是情感的直接体现,诗人身在异乡,却因春天的离去而感到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两句“风光渐扫缠绵雨,云水原随淡宕身”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桂林独特的气候和自然风光,细雨的缠绵让人更加感受到春日的逝去。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桂林的美景:“玉笋峰多通桂驿,木兰舟小望榕津”,展现了对桂林山水的赞美,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然而,“祇怜花事成狼藉,那有残红上绣茵”则又让人感受到时光无情,花事已然狼藉,残红已无,似乎在强调春天的短暂与美好,让人倍感惋惜。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反映了春天的美丽与易逝,以及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让人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深刻体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在天涯送远春”:身在远方的人送走了春天,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感。
  • “远春还送欲归人”:远方的春天也在思念着归来的人,暗示着对故乡的期盼。
  • “风光渐扫缠绵雨”:细雨逐渐扫去春日的美丽景色,暗示春天的逝去。
  • “云水原随淡宕身”:云彩与水波轻轻地流淌,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 “玉笋峰多通桂驿”:玉笋峰有多条通往桂林的驿道,展示了桂林的自然之美。
  • “木兰舟小望榕津”:小小的木兰舟在榕树旁停靠,象征着宁静与悠闲。
  • “祇怜花事成狼藉”:惋惜花事已成一片狼藉,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那有残红上绣茵”:已无残红花瓣点缀在草地上,表现出春天的短暂与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笋峰”比喻桂林的山水。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表现诗人与自然的互动。
  • 对仗:如“人在天涯,远春还送”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故乡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无常。
  • 玉笋峰:代表桂林的自然景观,体现出诗人的欣赏与热爱。
  • 木兰舟:象征着水乡的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残红: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D. 元代

  2. 诗中提到的“玉笋峰”是指哪座城市的景点? A. 北京
    B. 桂林
    C. 西安
    D. 杭州

  3. 诗中“远春还送欲归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思念
    C. 喜悦
    D. 安宁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阮元的《送春日去桂林》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阮元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杜甫则更突显了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阮元的诗歌清新明快,杜甫的诗歌则多了一份沉重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阮元诗集》
  • 《清代诗人研究》
  • 《桂林山水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墨戏二首·兰 正月十二日至邵州十三日夜暴雨滂沱 将次叶城道中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游秦岩 题画 梦中送僧觉而忘第三联戏足之 昨日侍巾钵饭于天宁蒙示佳什谨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豕字旁的字 巨美 诸父 病字头的字 生机 世道人情 凤食鸾栖 首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奇技淫巧 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岖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胆小如鼠 阴到 德胜头回 火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