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何同年书院》

时间: 2025-05-02 19:11:15

诗句

竹色侵晚帙,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11:15

原文展示:

何同年书院
竹色侵晚帙,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竹子的颜色在傍晚时分逐渐渗透到书院的帙(书帙)上,泉水的声音在岩石中流淌,像是在洗涤根部。试着走一趟通往丹灶(炼丹之所)的路,应该会到达老人村。

注释:

  • 竹色:指竹子的颜色,通常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更加幽静。
  • :渗透、侵入。
  • 晚帙:傍晚的书帙,书帙是用来装书的工具,代表着知识和文化。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声音和宁静。
  • :洗涤、冲刷。
  • 嵌根:在石头中生长的根,象征坚韧和扎根大地。
  • 丹灶:指炼丹的炉灶,古代道士炼丹的地方。
  • 老人村:可能是隐喻某个与隐士或长者有关的村落,象征追求长生不老或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吴江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何同年书院》创作于范成大晚年,他在这一时期多次游历山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这首诗便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何同年书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的诗。开篇以“竹色侵晚帙”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的宁静画面,竹子的绿色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柔和,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接着“泉声漱嵌根”,泉水的声音在石缝中流淌,仿佛在洗净尘世的烦恼,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最后两句“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追求与理想,似乎在暗示着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不仅有自然的静谧与美好,也蕴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色侵晚帙:描绘傍晚时分,竹子的颜色映照在书帙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 泉声漱嵌根:泉水流淌的声音在石头缝隙中回响,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根基。
  • 试通丹灶路:试着走向炼丹的道路,暗含追求长生的志向。
  • 应到老人村:推测走到最后,应该能抵达隐士居住的村落,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色与晚霞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泉水的声音仿佛在“漱洗”根部,给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象征清澈、纯净的心灵与自然。
  • 丹灶:象征追求长生不老、道家理想的生活。
  • 老人村: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灶”指的是什么?
    A. 炼丹的炉灶
    B. 烹饪的灶台
    C. 稻田
    D. 酒坊

  2. “竹色侵晚帙”中的“侵”字是什么意思?
    A. 进入
    B. 渗透
    C. 攻击
    D. 逃跑

  3. 诗中“泉声漱嵌根”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安静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尘世的逃避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何同年书院》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显孤独和沉思。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堂前种二桃诗示秬秸 叙雨 古意三首 蕲水道中二首 东堂初寒创意作竹屏障门屏脚偶得朽梅枝截用 苦寒行二首 齐安春谣五绝 其一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七 自二月末苦雨寒食前一日始晴视园中花乃殊不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字旁的字 包含抽的词语有哪些 纷纷穰穰 丰结尾的成语 责躬省过 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侯的成语 单耳刀的字 土囊 发策决科 爻字旁的字 闾阎扑地 不伤脾胃 一字旁的字 印张 皮字旁的字 临去秋波 矜宠 张王李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