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0
望江南
仲殊 〔宋代〕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
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
柳叶已饶烟黛细,
桑条何似玉纤柔。
立马看风流。
成都的景色真好,蚕市上人们欢快地游玩。
夜晚,笙歌声在紫色的小路上回荡,春天的灯火映亮了红色的楼阁。
车马穿行如潮水般涌向瀛洲。
等到人们散去后,茧馆里传来喜悦的绸缪声。
柳叶细得如烟,桑条柔软得像玉般纤细。
我立马而观,尽情欣赏这风流的情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瀛洲”在古代常指理想的境地,具有象征意义。
作者介绍: 仲殊,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词作,风格清新流畅。他的诗歌往往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象,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望江南》写于仲殊生活的盛世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通过描绘成都的美丽景致,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间繁华的向往。
《望江南》是一首描写春日游玩盛景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热爱与赞美。首句“成都好,蚕市趁遨游”点明了地点,既描绘了成都的美丽,也暗示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蚕市的提及,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富庶,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
接下来的描写,夜晚的笙歌与灯火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浪漫的氛围。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庆典。车马如潮,流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活力与奔放。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描绘了一幅热闹过后,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表现出对劳动成果的喜悦与期待。接着,细致的自然描写,柳叶如烟,桑条如玉,展现了春天的细腻与柔美。最后一句“立马看风流”,不仅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的真实写照。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成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繁荣景象的赞美,以及对自然美的珍视,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蚕市”主要代表什么?
“夜放笙歌喧紫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仲殊的《望江南》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观与社会繁华,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