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1:39
念奴娇(夏日避暑)
作者:仲殊 〔宋代〕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
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
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依约。
燕别雕梁,鸿归紫塞,音信凭谁托。
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在故乡的避暑胜地,我喜爱那浓密的阴影和流动的霞光,供酒畅饮。
竹影摇曳在金色的泉水上,映照着红色的薇花帘子。
清风拂面,肌肤不觉出汗,手持绣扇悠闲自得。
双鸾栖息之处,绿竹随风轻轻摇曳。
歌舞的影子和声响都随风而断,阳台上人去楼空,只有当年池阁的回忆。
佩戴兰花的结饰,使我思念已久,言语间精神依旧。
燕子离去雕梁,鸿雁归来紫塞,音信又托于谁呢?
谁能知晓这美好的景致,为你长久而感到的萧索呢?
仲殊,字仲明,号秋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仲殊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借景抒情,细腻而富有情感。
这首《念奴娇(夏日避暑)》作于仲殊避暑的故园,描写夏季的清凉和美好,同时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其创作背景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念奴娇(夏日避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避暑的宁静和美好。诗中描绘的景象,如“竹影筛金泉漱玉”,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对清凉环境的向往。诗人在享受夏日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思念。诗的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先描绘自然景象,后抒发思乡之情,最后又引入对未来的迷茫,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流霞”、“双鸾”、“兰英”等,构建出一个既美丽又充满诗意的夏日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故园避暑,爱繁阴翳日,流霞供酌。
描述在故乡的避暑胜地,诗人喜欢浓密的阴影和流动的彩霞,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
竹影筛金泉漱玉,红映薇花帘箔。
竹影在泉水中摇曳,反射出金色的光芒,红色的薇花映衬在帘子上,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夏日图景。
素质生风,香肌无汗,绣扇长闲却。
诗人身着素雅的衣服,微风拂面,肌肤清爽无汗,手持绣扇,悠闲自得,展现出一种惬意的生活状态。
双鸾栖处,绿筠时下风箨。
描述双鸾栖息的地方,绿竹随风轻轻摇曳,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吹断舞影歌声,阳台人去,有当年池阁。
歌舞的影子随风而断,阳台上人去楼空,只有对往昔池阁的怀念,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
佩结兰英凝念久,言语精神依约。
佩戴兰花的结饰,思念已久,虽然言语间仍有精神的寄托,但情感依旧深沉。
燕别雕梁,鸿归紫塞,音信凭谁托。
燕子离去雕梁,鸿雁归来边塞,音信寄托在何处,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无奈。
争知好景,为君长是萧索。
谁能知晓这美好的景致,为你长久感到的萧索,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整首诗表达了对夏日清凉的享受,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美的描述,诗人揭示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竹影筛金泉漱玉”中的“漱玉”是什么意思?
A. 洗净玉石
B. 玉石的光泽
C. 美好的愿望
D. 清凉的泉水
诗中提到的“兰英”象征什么?
A. 爱情
B. 思念与高洁
C. 财富
D. 快乐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与仲殊的《念奴娇(夏日避暑)》在夏日的描绘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后者则注重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两者共同展现了南宋诗人对夏日的独特理解与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