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7:45
早得安心法,柴门岂浪开。
发长难剪雪,衣故不容埃。
屈指僧中腊,寻思云外来。
恐伤虫蚁乐,常诫坐莓苔。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老僧的内心安宁与对世俗的淡泊。早已领悟了内心的安宁之道,因此柴门也不必随意开启。长发如雪般难以剪短,衣服虽旧却不容尘埃。回想自己在僧侣中的岁月,不由得思索云外的悠然生活。为了不伤害虫蚁的快乐,常常告诫自己坐在莓苔之上。
冰如源,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下来的作品以清雅、淡泊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其诗歌风格往往蕴含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老僧》可能是在诗人晚年时创作,反映了他对修行生活的反思与感悟。社会背景上,明代是一个士人文化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修道、隐居生活的向往。
《老僧》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诗人冰如源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诗的开头“早得安心法,柴门岂浪开”,表达了老僧对内心安宁法门的体悟,柴门也因此不必随意开启,暗示他对外界的淡泊与不在乎。
接下来的“发长难剪雪,衣故不容埃”则进一步描绘了老僧的形象,长发如雪,衣衫虽旧却不沾尘埃,体现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坚持与追求。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凸显了老僧的内心宁静与世俗的纷扰。
“屈指僧中腊,寻思云外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老僧在岁月的沉淀中,思索着那份超然的存在。最后一句“恐伤虫蚁乐,常诫坐莓苔”更是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视,老僧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老僧对清净、安宁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早得安心法,柴门岂浪开。
发长难剪雪,衣故不容埃。
屈指僧中腊,寻思云外来。
恐伤虫蚁乐,常诫坐莓苔。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清净生活,表现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展现了老僧的智慧与淡泊。
《老僧》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发长难剪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常诫坐莓苔”中,莓苔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