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8:24
原文展示:
一雨郊原绿,高田水过低。荷锄烦稚子,鎑亩伺良妻。老去知谁许,归欤得自犁。缓行溪上石,吟咏到鸦栖。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后,郊外的原野变得绿意盎然,高处的田地水位超过了低处。孩子们背着锄头感到烦恼,而贤惠的妻子则在田间照料。年老之后,知道谁能许下什么承诺,回归田园,自己耕作。慢慢地走在溪边的石头上,吟咏直到乌鸦归巢。
注释:
- 一雨:一场雨。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荷锄:背着锄头。
- 烦:感到烦恼。
- 稚子:小孩子。
- 鎑亩:田地。
- 伺:照料。
- 良妻:贤惠的妻子。
- 老去:年老之后。
- 知谁许:知道谁能许下什么承诺。
- 归欤:回归。
- 自犁:自己耕作。
- 缓行:慢慢地走。
- 溪上石:溪边的石头。
- 吟咏:吟诗。
- 鸦栖:乌鸦归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生卒年不详),字子仪,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农村的宁静与和谐。《一雨》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田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徐玑晚年,当时他可能已经退休归隐,过着田园生活。诗中通过对雨后田园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雨后田园的宁静与和谐。首句“一雨郊原绿”直接点明了主题,通过“绿”字传达了雨后大地的生机勃勃。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孩子们和妻子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日常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喜爱和满足。最后两句“缓行溪上石,吟咏到鸦栖”则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悠闲和自在,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整首诗情感平和,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雨郊原绿”:首句直接描绘了雨后郊外原野的绿意盎然,通过“绿”字传达了生机和活力。
- “高田水过低”:描述了雨后高处田地水位超过低处的景象,展现了雨水的充沛。
- “荷锄烦稚子”:通过孩子们背着锄头的烦恼,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
- “鎑亩伺良妻”:贤惠的妻子在田间照料,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 “老去知谁许”:表达了作者对年老后生活的思考,知道谁能许下什么承诺。
- “归欤得自犁”:表达了作者回归田园,自己耕作的愿望和决心。
- “缓行溪上石”:描绘了作者在溪边慢慢行走的悠闲场景。
- “吟咏到鸦栖”: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吟诗的愉悦,直到乌鸦归巢。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荷锄烦稚子”中的“烦”字,赋予了孩子们情感。
- 对仗:如“一雨郊原绿,高田水过低”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作者在自然中的悠闲和自在。
意象分析:
- “郊原绿”: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高田水过低”:展现了雨水的充沛和田园的景象。
- “荷锄烦稚子”: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艰辛。
- “鎑亩伺良妻”: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温馨和和谐。
- “缓行溪上石”: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悠闲和自在。
- “吟咏到鸦栖”: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吟诗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荷锄烦稚子”中的“烦”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烦恼 B. 愉快 C. 惊讶
- 诗中“归欤得自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回归田园 B. 外出旅行 C. 学习耕作
- 诗中“吟咏到鸦栖”中的“吟咏”指的是什么?
A. 唱歌 B. 吟诗 C. 说话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与和谐,与徐玑的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徐玑的《一雨》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徐玑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陶渊明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徐玑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田园诗选》:收录了多位古代诗人的田园诗作,可以进行比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