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夏景清湘中阁》

时间: 2025-05-07 09:28:08

诗句

湘中山似水,自古有人云。

此是曾游地,今来尽属君。

残风吹岸草,空庙入江云。

却忆还乡梦,清猿半夜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8:08

原文展示

湘中山似水,自古有人云。
此是曾游地,今来尽属君。
残风吹岸草,空庙入江云。
却忆还乡梦,清猿半夜闻。

白话文翻译

在湘中,山川如水,古往今来,总有人这样说。
这里是我曾经游玩的地方,如今却完全属于你。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草,空荡荡的庙宇映入江水的云影。
我又想起回乡的梦,清脆的猿鸣在半夜响起。

注释

  • 湘中:指湘江中游的地区,风景优美。
  • 山似水:形容山水相融,风景如画。
  • 曾游地:曾经游玩过的地方,表现作者的怀旧情感。
  • 尽属君:如今这片土地完全属于你,可能指朋友、故人或主人。
  • 残风:微弱的风,带有些许凄凉之感。
  • 空庙:指无人看管的庙宇,象征荒凉。
  • 江云:江面上的云影,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
  • 还乡梦: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的乡愁。
  • 清猿:指猿猴,夜晚的叫声清脆动听。

典故解析

“湘中山似水,自古有人云”中的“有人云”可能是对古代诗人或文人的引用,表现对山水的赞美与向往。在古代文人眼中,山水常常是情感寄托的媒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照,字翊卿,号酌江,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正值文人对山水诗的热爱与追求,徐照在游历湘中时,感受到自然之美,思潮激荡,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题夏景清湘中阁》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表达了作者对湘中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头两句用“湘中山似水”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湘江的山水相映之美,体现出自然景观的灵动和诗人的情感共鸣。接下来的“此是曾游地,今来尽属君”则流露出对过去游历的回忆与对当下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时光流转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情谊。

中间部分“残风吹岸草,空庙入江云”,以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清冷与孤寂的感觉,暗示着作者在游览时的心境。最后一句“却忆还乡梦,清猿半夜闻”,则把诗人的思乡情怀推向高潮,清猿的鸣叫成为了夜晚思乡的引子,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切的乡愁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湘中风光的热爱,以及在这片美景中引发的对故乡的深情回忆。诗中不仅有山水之美,还有人文情怀,表现出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湘中山似水:描述湘江地区的山水交融,展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 自古有人云:引用古人的话,表明这种美景自古以来就为人所称道。
  • 此是曾游地:诗人自述曾到此地游玩,表达个人的经历和情感。
  • 今来尽属君:强调这片土地现已归属于他人,流露出诗人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 残风吹岸草:描绘了微风拂动岸边草木的意境,增添了清幽的氛围。
  • 空庙入江云:空荡荡的庙宇与江水的云影相映,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气氛。
  • 却忆还乡梦:转折句,表明作者的思绪从眼前的景色转向对故乡的回忆。
  • 清猿半夜闻:夜晚的猿鸣声,成为思乡情绪的引发点,传达出深切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山似水,形象地将山水的融合描绘出来。
  • 对仗:如“残风吹岸草,空庙入江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残风”“清猿”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湘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审美情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中: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山水:代表了自然的和谐美,体现出山水诗的传统。
  • 残风: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空庙:暗示着人迹罕至的荒凉与思念的延续。
  • 清猿: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湘中山似水”主要想表达什么? A. 湘中的水很清
    B. 山水相映,景色优美
    C. 湘江的水很深

  2. “残风吹岸草”中的“残风”意指什么? A. 强烈的风
    B. 微弱的风
    C. 暴风

  3. 诗人提到的“清猿”有何象征意义? A. 表达孤独
    B. 代表友谊
    C. 描述景色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夜泊牛津》 - 李白

诗词对比

  • 徐照的《题夏景清湘中阁》和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思念,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后者则通过豪放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色展现出一种更为奔放的气势。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宋代与唐代文人对山水的不同理解与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鸳鸯湖棹歌 其九十九 鸳鸯湖棹歌 其三十五 鸳鸯湖棹歌 其六 土木堡 题南昌铁柱观 南镇 宣府镇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 寄讯龚御史翔麟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轻尘 婪官 包含景的词语有哪些 不刊之论 斤字旁的字 桂楫兰桡 争名逐利 見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反犬旁的字 操刀不割 万寿无疆 包含辫的词语有哪些 柘枝引 齿牙春色 金徒 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