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9:24
聚景园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上苑韶光隔凤城,十分春事属流莺。
雨余芳草欲无地,风定落花如有声。
柳榭云深栖鹳鹊,榉塘沙暖浴鵁鶄。
年来翠辇经游少,七十二亭空月明。
在上苑的美好春光中,遥隔着凤城,春天的气息完全属于那流莺。雨后芳草似乎已经没有了生机,风停下来,落花却仿佛在轻声吟唱。柳榭的深云中栖息着鹳和鹊,榉塘的沙滩上温暖而舒适,鵁鶄在这里嬉戏。近年来,翠辇的游玩减少,七十二亭子在明月下显得空旷而寂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凤城”可能暗指古代的美丽城市,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诗中提到的“翠辇”暗示着高贵的身世,象征着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落寞。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他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天,表现了诗人在游历聚景园时的所思所感,结合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共鸣。
《聚景园》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气息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首联“上苑韶光隔凤城,十分春事属流莺”,开篇即设下美好的春光,流莺的歌声更是渲染了春天的生动与活力。诗中通过“雨余芳草”和“风定落花”两句,展现了春雨过后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接下来的“柳榭云深栖鹳鹊,榉塘沙暖浴鵁鶄”中,诗人描绘了鸟儿栖息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最后两句“年来翠辇经游少,七十二亭空月明”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空旷的亭子在明月下显得更加孤寂,突显了人事的无常与自然的永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富有哲理的深意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反映了自然之美与人事无常的对比,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流莺”,它象征着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夏天
“七十二亭空月明”中“空”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寂
C. 热闹
本诗的主要意象是哪个?
A. 水
B. 花
C. 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