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时间: 2025-04-23 12:24:25

诗句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

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24:25

原文展示: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
吴国初成阵,王家欲解围。
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

白话文翻译:

在吴国刚刚建立阵营的时候,王家希望能解除围困。轻轻拂动的巾帕上,双只雉鸟鸣叫;飞舞的瓦片上,成双的鸳鸯随风而去。

注释:

  • 吴国:指春秋时期的吴国,是与楚国对立的一个国家。
  • 王家:可能指王室或王族,与围困有关的势力。
  • 拂巾:轻轻拂动的巾帕,象征着轻松和闲适的氛围。
  • 双雉:雉鸟,通常象征吉祥,双雉鸣叫寓意着美好的生活。
  • 飘瓦:瓦片随风而动,象征着不安定的状态。
  • 鸳飞:鸳鸯常常成双出现,象征着爱情和和谐。

典故解析:

  • 吴国初成阵:指吴国的建立,可能与历史上的吴王阖闾和孙武的军事策略有关。
  • 王家欲解围:反映了王族希望摆脱围困的愿望,象征着权力斗争和生存的压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庭筠(812年-866年),字飞卿,号湘东,唐代著名诗人,以词作著称。其作品多描写爱情、自然,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常以细腻的情感打动人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朝末期,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宴的场景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是一首描绘夜宴场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提到“吴国初成阵”,引出了历史背景,暗示着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接着提到“王家欲解围”,表现了王室对于稳定局势的渴望与无奈。

随后,诗人通过“拂巾双雉叫,飘瓦两鸳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双雉的鸣叫与鸳鸯的飞舞,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和谐的情感,反衬出人们在动荡中仍然追求欢乐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象丰富,既有历史感,又不乏生活的细腻情感,体现了温庭筠诗歌的艺术魅力。诗人在描写自然与人情的过程中,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使得诗作不仅仅是抒情之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吴国初成阵:引入历史背景,暗示吴国刚刚建立的状态。
  2. 王家欲解围:表现王室面对困境的焦虑与希望。
  3. 拂巾双雉叫:描绘宴会的轻松氛围,雉鸟象征吉祥。
  4. 飘瓦两鸳飞:用鸳鸯的意象象征爱情与和谐,表现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雉”和“鸳鸯”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强调爱情与和谐。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自然意象映射人情,形成生动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与自然意象,表现了人在动荡社会中对欢乐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在历史变迁中人们的情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国:象征历史与权力斗争。
  • 双雉:象征吉祥与和谐。
  • 鸳鸯:象征爱情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吴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春秋时期
    • B. 汉代
    • C. 唐代
  2. “拂巾双雉叫”中“拂巾”意指什么?

    • A. 舞蹈
    • B. 轻松的氛围
    • C. 战斗
  3. “飘瓦两鸳飞”暗示了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生活的安定
    • C. 爱情的和谐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温庭筠与李白的作品都描绘了生活的美好,但温庭筠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气势。温庭筠的语言清丽,李白的语言奔放,各具风格。

参考资料:

  • 《温庭筠诗词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白鸥 和陈鲁山十诗以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为韵 其四 投梁参政 秋风曲 社肉 雨中卧病有感 雪後苦寒行饶抚道中有感 雪中作 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 两蜀故人寄余阆中左绵题名石刻来皆二十余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楚扑 辰字旁的字 玉音 更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积重难反 分情破爱 水字旁的字 来因 天粟马角 糊里糊涂 铁板铜弦 方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包含失的词语有哪些 改换 河沙世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