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舸》

时间: 2025-07-31 15:42:35

诗句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

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5:42:35

原文展示: 霸越亡吴计已行,论功何物赏倾城?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

白话文翻译: 越国灭亡吴国的计划已经实施,论功行赏,用什么来奖赏倾国倾城的美人呢?西施也有藏弓之惧,不只是鸱夷子皮改变了姓名。

注释:

  • 霸越亡吴:指越国最终战胜并灭亡吴国。
  • 论功何物赏倾城:讨论用什么来奖赏那些倾国倾城的美人。
  • 西施:古代越国美女,传说中帮助越国灭亡吴国。
  • 弓藏惧:指藏弓之惧,比喻担心被猜忌或杀害。
  • 鸱夷:指范蠡,越国大夫,后改名换姓隐居。

典故解析: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传说中被用作越国对吴国的间谍,最终帮助越国灭亡吴国。
  • 鸱夷:范蠡的别称,他在越国灭亡吴国后,担心越王勾践的猜忌,改名换姓隐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伟业(约1609-1671),字梅村,号梅村,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涉及历史和政治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西施和范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通过对越国灭亡吴国后西施和范蠡的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对权力斗争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和范蠡的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霸越亡吴计已行”一句,直接点明了越国灭亡吴国的历史事件,而“论功何物赏倾城”则提出了对西施这样的美人的奖赏问题,暗示了美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后两句“西施亦有弓藏惧,不独鸱夷变姓名”则进一步揭示了即使是西施这样的美人,也有被猜忌和恐惧的命运,而范蠡的改名换姓则是对权力斗争的逃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霸越亡吴计已行”:直接点明了越国灭亡吴国的历史事件,为全诗奠定了历史背景。
  • 第二句“论功何物赏倾城”:提出了对西施这样的美人的奖赏问题,暗示了美人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
  • 第三句“西施亦有弓藏惧”:揭示了即使是西施这样的美人,也有被猜忌和恐惧的命运。
  • 第四句“不独鸱夷变姓名”:指出范蠡的改名换姓是对权力斗争的逃避,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霸越亡吴”与“论功何物”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弓藏惧”比喻担心被猜忌或杀害,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和范蠡的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权力斗争中人物的无奈和悲哀。

意象分析:

  • 西施:象征着美人和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
  • 鸱夷:象征着对权力斗争的逃避和对自由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西施”是哪个国家的历史人物? A. 越国 B. 吴国 C. 齐国 D. 楚国

  2. 诗中“弓藏惧”比喻的是什么? A. 担心被猜忌 B. 担心被杀害 C. 担心失去权力 D. 担心失去美貌

  3. 诗中提到的“鸱夷”是指谁? A. 范蠡 B. 勾践 C. 夫差 D. 伍子胥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赤壁》: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 李白《越中览古》:通过对越国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对比:

  • 杜牧《赤壁》与吴伟业《一舸》:两者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吴伟业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日次答韦纯显草堂小集 晓行 秋夜柬顾茂伦 颜鲁子挽诗 其一 水阁偶成二首 其二 遣兴 其三 乙卯春病中书 至日书怀 予顷岁持节湖湘今二十四年白首重来亲旧十无二三感而有作 舟行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梨园子弟 谷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马开头的成语 忧緖 包含捣的成语 雷厉风飞 风雨时若 断梗浮萍 足兵足食 皿字底的字 黄字旁的字 议论蜂起 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咬紧牙关 伪党 冲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