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2:32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贞一来时送彩笺,一行归雁慰惊弦。
翰林寂寞谁为主,鸣凤应须早上天。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冶长虽解缧绁,无由得见东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别离时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贞一来时带来了盛情的彩笺,归来的大雁安慰了惊慌的琴弦。翰林的寂寞中,谁来担任主角呢?唯有鸣凤应该早早地向上天祈求。人生中已经注定要归隐,南冠的象征则是对归隐生活的无奈。即使我能解开缠绕的束缚,却无缘再见东周的繁华。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作为抒情的载体。
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政治失意的感慨。诗中融合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失落。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柳宗元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几句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彩笺和归雁的意象相互呼应,象征着友谊和思念。接着,诗人转向对翰林的寂寞感慨,表达了对文人地位的无奈与渴望。最后两句则通过“南冠”与“东周”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与繁华的深刻反思,流露出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柳宗元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深厚的情谊,表现出一种既渴望自由又无奈的抉择。
整首诗表现了柳宗元对友谊的珍视、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感。
诗中“贞一”指的是?
“南冠”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东周”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