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4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49:51
《放鹧鸪词》
作者:柳宗元
楚越有鸟甘且腴,
嘲嘲自名为鹧鸪。
徇媒得食不复虑,
机械潜发罹罝罦。
羽毛摧折触笼籞,
烟火煽赫惊庖厨。
鼎前芍药调五味,
膳夫攘腕左右视。
齐王不忍觳觫牛,
简子亦放邯郸鸠。
二子得意犹念此,
况我万里为孤囚。
破笼展翅当远去,
同类相呼莫相顾。
楚国和越国有一种鸟,肉质鲜美,名为鹧鸪。鹧鸪自以为得名为“鹧鸪”而感到自豪。为了得到食物,它不再考虑危险,贪婪地潜入捕鸟的器械中。它的羽毛被摧毁,遭到捕捉,最终被困于笼中。烟火的炊烟惊动了厨房,庖厨忙着准备美味佳肴;锅前的芍药花调配着五种味道,厨师不停地左右查看。齐王舍不得用嘴去啖食牛肉,简子也曾放走邯郸的鸠。虽然这两位得志之人依旧怀念曾经的自由,何况我这万里之外的孤独囚徒。破笼展翅我应当远去,同类相呼却又不相顾。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与王勃、贾谊并称为“初唐三杰”。柳宗元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辞藻而著称,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在政治上曾遭贬,生活的困苦和内心的感受常常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放鹧鸪词》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困境的反思。鹧鸪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放鹧鸪词》通过鹧鸪的遭遇,深刻揭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和利益时所付出的代价。诗的开头描绘了鹧鸪的美味,以及它的自得其乐,反映了人们在享乐时常常忽视的潜在危险。接下来的描述则展现了鹧鸪被捕后的悲惨命运,它失去了自由,成为美食的牺牲品,这种对比让人深感惋惜。
而后,诗中提到的齐王和简子则是对比的手法,二人虽有地位,但也曾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放生的智慧。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自然界的残酷,也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和生存的思考。最后,柳宗元以“破笼展翅当远去”作为结尾,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生活的勇敢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柳宗元在困境中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放鹧鸪词》通过鹧鸪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揭示了人在追求利益时可能失去自由的悲剧,强调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珍视。
鹧鸪作为一种鸟,常常被用来比喻被困的状态。烟火则代表着家庭生活的繁忙与琐碎,芍药的调味则暗示着生活中的美好与调和。整体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放鹧鸪词》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着什么?
诗中提到的齐王不忍觳觫牛,反映了什么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