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6:14
幽谷有飞泉,入溪知几里。
跳珠溅木叶,激雨霏岩趾。
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
在幽静的山谷里有一条飞流而下的泉水,流入溪流,不知流了多少里。泉水飞溅,溅起的水珠打湿了树叶,激荡的水声宛如细雨落在岩石的脚边。可惜这里没有像箕颍那样的高洁之人,不曾施舍一滴水来洗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箕颍人”是指高洁的人物,诗中暗指那些不求功利、心地善良的人。此典故的运用,强调了诗人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望。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鲁望,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隐居山谷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高洁人格的渴望。在诗中,梅尧臣通过描写幽谷中的泉水,传递出对理想人物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缺乏这种人物的惋惜。
梅尧臣的《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一幽谷泉》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幽谷中泉水的灵动与美妙。诗的开头“幽谷有飞泉,入溪知几里”通过简洁的描写,迅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中。飞泉的流动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接下来的“跳珠溅木叶,激雨霏岩趾”则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泉水飞溅时的声音和景象,读者仿佛能听到水珠击打树叶的清脆声响,感受到岩石脚下的水声如细雨般轻柔。这种细腻的描绘手法,令景物生动鲜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然而,诗的最后一句“但无箕颍人,曾不吝洗耳”却让整体意境转为沉重。诗人表达了对高洁之人缺乏的失望与惋惜,显示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人格的渴求。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幽谷泉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失落。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富有哲思,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诗中提到的“箕颍人”指的是?
“跳珠溅木叶”中的“跳珠”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多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哲理思考,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多聚焦于对人格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两者在意象和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