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插秧》

时间: 2025-04-29 14:21:18

诗句

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1:18

原文展示:

插秧
种密移疏绿毯平,
行间清浅縠纹生。
谁知细细青青草,
中有丰年击坏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插秧的情景:稻秧种得稠密而整齐,绿色的田垫显得平坦;在行间的水面上,清浅的波纹轻轻荡漾。谁能想到,细细的青草中,竟然隐含着丰收的喜悦声。

注释:

  • 种密:种植得很密集。
  • 移疏:将稠密的秧苗移开,间隔得更疏。
  • 绿毯平:形容稻田如同一块平整的绿色地毯。
  • 行间:田间的行道。
  • 清浅:水位很浅。
  • 縠纹:水面上轻柔的波纹。
  • 细细:形容草长得很细。
  • 丰年:丰收的年头。
  • 击坏声:指丰收带来的欢呼声或击打稻穗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插秧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与丰收的希望,展现了农业文化的深厚根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达,号澹亭,南宋诗人,擅长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辛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插秧》是范成大在农村插秧时的所作,表达了他对农田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待。在南宋时期,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诗人通过描绘农事活动,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插秧》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农田的美丽与农民的辛勤。首句“种密移疏绿毯平”以“密”和“疏”的对比,表现出田间秧苗的生长过程,体现了农民在插秧时的细致与耐心。紧接着“行间清浅縠纹生”描绘了水面上的波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田园氛围,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最后两句“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坏声”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与喜悦,细细的草中蕴藏着丰收的希望,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丰收时的欢快气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农村生活的朴实与美好,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期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密移疏绿毯平:描绘稻田的生机,体现农民的辛勤付出。
  • 行间清浅縠纹生:展现自然美景,波纹生动形象,营造出田园的生动气息。
  • 谁知细细青青草:转折句,揭示潜藏的丰收希望。
  • 中有丰年击坏声:表达丰收的欢快与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密移疏”、“清浅縠纹”,展现语言的和谐美。
  • 比喻与意象:将田野比作“绿毯”,形象生动,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农田的美丽和农民的辛勤,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毯: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美好生活。
  • 清浅水面:代表着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细细青草:体现生命的顽强和自然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种密移疏”的意思是?

    • A. 将稻秧种得密集
    • B. 将稻秧移稀疏
    • C. 种植稻秧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的“丰年击坏声”指的是什么?

    • A. 收割的声音
    • B. 丰收的欢呼声
    • C. 稻田的声音
    • D. 天气变化的声音
  3. 本诗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插秧
    • B. 收割
    • C. 播种
    • D. 施肥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范成大陆游在描写自然和农事上有相似之处,但范成大更注重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陆游则常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各自对生活的理解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史上·袁绍 挽苍崖 咏史上·王昭君 咏史上·周亚夫 咏史上·刘向 孟子·心官则思 咏史上·伏生 凭阑 咏史 其二 皇甫嵩 咏史 其四 司马宣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足的成语 目若悬珠 宛冯 羽字旁的字 肥头大耳 致仕悬车 举国一致 齐字旁的字 坐列 贩夫俗子 唯唯诺诺 包含贵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油头滑脑 悼没 酉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