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1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17:55
九日江门芦荻秋,登高何似汎兰舟。
城临曲水天河转,地接仙台苑树浮。
佳节壶觞随酩酊,上公轩盖倍风流。
迂疏独笑陶彭泽,漫插茱萸亦满头。
在九月九日的江门,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我登高远望,何以能比坐在兰舟上游荡呢?城池临近弯曲的河水,天上的河流在转弯,地面上接连着仙台的庭院,树影浮动。佳节来临,酒杯在手,尽情酩酊,仿佛在公子的轩盖之下更显风流。陶渊明那样的迂疏之人,今天我独自一人笑他,随意将茱萸插在头上,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顾璘,明代诗人,字仲明,号振声,出身于诗书世家,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富有自然气息,常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登高节日,寓意着长寿和美好的祝愿。诗人在佳节之际,借助登高游玩、饮酒作乐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这首诗通过描绘九月九日的江门秋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节日的欢庆之情。首句“九日江门芦荻秋”以秋天的景色引入,营造出宁静而又美丽的氛围,接着“登高何似汎兰舟”,表达了诗人对游玩的向往,似乎在说,登高的乐趣不如在水中泛舟的自在。接下来的两句“城临曲水天河转,地接仙台苑树浮”,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景致,弯曲的河水、仙台的树影,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诗中“佳节壶觞随酩酊,上公轩盖倍风流”表现出诗人在佳节中与友人共饮的欢快,陶渊明虽然被称为“迂疏”,但诗人却以笑对,显示出一种洒脱和不拘一格的态度。最后一句“漫插茱萸亦满头”,则是对传统习俗的轻松调侃,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随意和洒脱。
整首诗不仅有优美的自然景色,更通过饮酒、登高、游玩等活动,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风流韵致。
九日江门芦荻秋:描绘了九月九日的江门地区,芦苇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营造了浓厚的秋意。
登高何似汎兰舟:表达了诗人在登高时的感受,认为登高的乐趣不如在水中轻松泛舟。
城临曲水天河转:描绘了城池旁弯曲的河流与天空中流动的河流,展现了自然之美。
地接仙台苑树浮:地面连接着仙台的庭院,树影在水面上浮动,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
佳节壶觞随酩酊:在佳节中,酒杯在手,尽情享受饮酒的乐趣。
上公轩盖倍风流:在公子的轩盖下,显得更加风流,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调。
迂疏独笑陶彭泽:诗人对陶渊明的迂疏态度表示轻蔑,显得洒脱。
漫插茱萸亦满头:随意将茱萸插在头上,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调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对节日欢庆的享受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饮酒的欢乐和对传统的调侃,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洒脱与风流。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诗人对陶渊明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轻蔑
C. 尊重
D. 感慨
诗中提到的“汎兰舟”象征着什么?
A. 旅行的艰辛
B. 自由与轻松
C. 对自然的逃避
D. 对人生的苦恼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