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09
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
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
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
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河边停船时的情景,四周都是荒凉的原野。夕阳西下,狐狸在坟墓旁鸣叫,天色寒冷,村庄里传来狗的吠叫声。船帆系在波涛汹涌的湖面上,雨水急匆匆地冲向盘门。诗人感慨地望着吴国的事务,思念着已经逝去的楚国的灵魂。
晁补之(约1050-1120),字易之,号蕲水山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在诗词中融入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吴松道中二首》是晁补之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在自然环境中的孤独感和对历史的思考,尤其是对吴国与楚国历史的追忆,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停舟时的感受与思绪。首联“停舟傍河浒,四顾尽荒原”描绘出一种孤独而苍凉的氛围,诗人停舟于荒野之中,环顾四周,尽是萧条,体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着的“日落狐鸣冢,天寒犬吠村”更进一步营造了自然环境对人情绪的影响,夕阳的落下与动物的鸣叫交织,传达出一种惆怅和悲凉。
后两联则转向了更深层的历史思考,“系帆凌震泽,抢雨入盘门”描绘了更加动态的场景,似乎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而“怅望夫差事,吴山閟楚魂”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与往事的感慨,夫差的奢华与楚国的悲剧,构成了诗人心中的无尽惆怅。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与思考,表现出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与历史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历史的追忆。历史的兴亡、个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日落狐鸣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四顾尽荒原”中的“荒原”指代什么?
A. 丰饶的土地
B. 荒凉的环境
C. 繁华的城市
D. 美丽的山川
诗人对“夫差”一词的使用意图是什么?
A. 表达敬仰
B. 表达怀念
C. 表达惋惜
D. 表达愤慨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