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05
作者: 李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曲池朝下雁,幽砌夕吟蛩。
叶径兰芳尽,花潭菊气浓。
寒催四序律,霜度九秋钟。
还当明月夜,飞盖远相从。
在清晨的曲池旁,雁群朝下飞翔;傍晚的幽静小路上,听到蟋蟀在吟唱。
兰花的香气已经消散,菊花的气息却愈加浓烈。
寒气催生四季的规律,霜降标志着九月的到来。
还要等到明亮的月夜,我的飞盖将与你远远相随。
作者介绍:李峤,字太白,号青山,唐代诗人,主要以五言诗和古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九月,正值初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九月奉教作》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两句“曲池朝下雁,幽砌夕吟蛩”通过晨昏交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雁群的南飞和蟋蟀的鸣唱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接下来的“叶径兰芳尽,花潭菊气浓”,则是对秋天花草的描绘,兰花的香气消逝,而菊花却在秋风中愈发浓烈,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延续。
诗中“寒催四序律,霜度九秋钟”更是用季节的变化体现出时间的流逝,寒意和霜降象征着自然界的规律,也映射着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思考。而结尾“还当明月夜,飞盖远相从”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和美好时光的怀念,明月之下,飞盖相随,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曲池朝下雁”中的“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鸟类?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提到的“兰芳尽”指的是什么?
A. 兰花的香气消失
B. 兰花的花瓣凋落
C. 兰花的颜色变淡
D. 兰花的生长旺盛
诗中的“明月夜”想象了什么场景?
A. 与友人相聚
B. 独自欣赏月色
C. 追忆往昔
D. 远行旅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峤的《九月奉教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寄托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和诗人的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