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57
沁园春(丁酉春陪制垣齐安郡圃曲水之集)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形胜风流,乐事良辰,一时四并。
正榆更新火,觞浮曲水,那堪上巳,又是清明。
赤壁功名,东坡文字,俯仰人间无古今。
诗书帅,对烽烟静昼,俎豆添春。
水边天气催人。便须认杨花雪样生。
慨英风满席,思旌绵上,清谈束阁,肯记兰亭。
安得长绳,高悬碧落,系住画檐红日阴。
柔桑外,听鸣鸠唤雨,全胜流莺。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文人雅集的欢乐时光。诗中提到春光明媚,良辰美景,四方宾客齐聚一堂。正是榆树新绿、酒杯漂浮于曲水之上,适逢上巳节,又是清明时节。回望历史,赤壁之战的功名与苏东坡的文学成就,让人感慨人间无古今之分。诗书的优雅,伴随烽烟中的宁静,春天的美好更添几分雅致。水边的天气使人心情愉悦,仿佛能认出杨花飘落如雪。感慨英风满席,思绪如绵,清谈雅聚,能否再记得兰亭雅集。若能长绳高悬于碧空,便能系住日落的阴影。柔桑树外,听见鸠鸟的鸣叫,胜过流莺的歌唱。
李曾伯,字文韬,号子华,宋代诗人,以词和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词清新婉约,富有哲理,常常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写于丁酉年春天,作者与友人在齐安郡的雅集,正值春光明媚,适逢传统节日,激发了李曾伯的创作灵感。
这首《沁园春》是李曾伯在春天的聚会中所作,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文历史的思考。开篇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珍惜。通过对赤壁的引用,诗人不仅回顾历史,还表达了对英雄豪杰的敬仰。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将清明、上巳等节日融入其中,传达出浓厚的节日气氛和文人雅士的情怀。
诗中反复提到的“春”字,渗透着生机与希望,最后的意象“鸣鸠唤雨”将春天的情景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让整首词在抒情中蕴含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文人雅集的情趣与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首词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哪个著名的作品?
以上是对《沁园春》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