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22
沁园春 其七 蚓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生无骨筋,食槁饮泉,于陵与同。
向韭畦收采,捣泥治鲠,药奁珍弆,出土为龙。
玉砌光阴,琼州乡贯,朐䏰名传汉志中。
轩辕后,更有谁曾见,汝大如虹。
藏身喜傍幽丛。莫暗啮香根寸寸空。
笑似蜗少角,免寻争战,如蚕无茧,不受牢笼。
溽草阴墙,乾苔浅土,朝暮长吟一笛风。
生何幸,看后身仍化,百合花红。
这首诗描绘了蚯蚓的生活状态,它们没有骨骼和筋肉,依靠腐木和泉水生存,和众生同处于土壤之中。它们在韭菜畦中捕食,捣泥去骨,药箱中珍贵的药材从土中冒出,宛如龙的形象。岁月如玉,琼州的乡土传承着古汉志中的名声。自轩辕以来,还有谁见过如此庞大的身影?它们隐藏在幽暗的丛林中,勿让它们啃噬香根,寸寸皆空。它们的笑容如同蜗牛少了角,避免了争斗,像蚕一样无茧,不受束缚。湿润的草丛阴影,浅薄的苔藓土壤,朝夕间长吟着笛声。生存的幸运是,最终化作百合花的红色。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描写自然与生活,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作者隐居或游历之际,旨在表达对小生命的赞美和生命哲学的思考。
《沁园春 其七 蚓》通过对蚯蚓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诗中,蚯蚓没有骨骼,形象地体现了自然界中众多生物的脆弱与坚韧。它们在土壤中生存,有着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生活方式。诗人借助蚯蚓的形象,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诗的开头几句对蚯蚓的生理结构与生活环境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展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接着,通过对其在韭菜田中的活动,描绘了蚯蚓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诗中提到的“玉砌光阴”和“琼州乡贯”,则暗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反映出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在表达蚯蚓的自由与生命力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如“笑似蜗少角”、“如蚕无茧”等,展现出蚯蚓与其他生物的共性与独特性。最后,通过对生存状态的感慨,诗人引入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与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生无骨筋”是指什么动物?
诗中“笑似蜗少角”意在说明蚯蚓的什么特征?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