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辛丑即事》

时间: 2025-04-23 05:43:30

诗句

亹亹孙吴略,人人卫霍才。

只能壁门里,目送虏群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43:30

原文展示:

亹亹孙吴略,人人卫霍才。
只能壁门里,目送虏群回。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表达了在动荡时代的悲哀。诗中提到的孙吴是指东吴,暗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而“人人卫霍才”则反映了人们渴望保卫国家的心情,但最终只能通过墙壁目送敌人退去,表达了一种无力感。

注释:

  • 亹亹: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汹汹的样子。
  • 孙吴:指东吴,三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 卫霍:指卫青和霍去病,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象征着军事才能。
  • 壁门里:指墙壁内的一方,暗喻被困于墙内的状态。
  • 虏群:指敌人或侵略者的队伍。

典故解析:

  • 孙吴: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以孙权为首,著名的军事家如周瑜等人。
  • 卫青与霍去病:他们在汉武帝时期抵抗匈奴的事迹,成为后世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侍,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常以悲壮、激昂为特点,反映了明代动荡的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乱和外敌入侵的时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紧迫感的场景。开篇的“亹亹孙吴略”,通过对历史英雄的提及,唤起了读者对那段辉煌历史的追忆与感慨。接着“人人卫霍才”,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与渴望,显示出一种急迫的希望,期盼能有像卫青和霍去病那样的将领出现,来拯救国家。然而,诗的转折在“只能壁门里”中显露无遗,诗人将自己的无奈与失落倾诉而出,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力感和对敌人强大势力的恐惧。最后一句“目送虏群回”,虽是目送敌人离去,却带着一种悲凉的无奈与失落,令人深思。整首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交错中,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亹亹孙吴略:描绘了孙吴的气势,暗示历史上英雄的壮丽与辉煌。
  2. 人人卫霍才: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希望能有能力之人来捍卫国家。
  3. 只能壁门里:表现出身处困境的无奈,暗示无法参与历史进程。
  4. 目送虏群回:最终只能无力地看着敌人离去,表达深沉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人卫霍才”,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对历史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在战乱时期,个人的渺小与无力,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孙吴:象征着往日的英雄气概与辉煌。
  • 卫霍:代表着军事才能与勇气。
  • 壁门:隐喻封闭与无助的现实。
  • 虏群:象征侵略与敌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孙吴”是指哪个历史时期的国家?

    • A. 汉朝
    • B. 三国
    • C. 唐朝
    • D. 宋朝
  2. “人人卫霍才”中的“卫霍”指的是哪两位将领?

    • A. 诸葛亮与曹操
    • B. 卫青与霍去病
    • C. 李白与杜甫
    • D. 李世民与武则天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辛丑即事》: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春望》更多地表现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家国的深切关怀,而《辛丑即事》则更加强调个人的无力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三国演义》

相关查询

瑶台第一层 上元扈跸 瑶台第一层 自题《银山女王》小说 瑶台第一层 瑶台第一层 沃洲陈春棹 瑶台第一层 江亭宴集 瑶台第一层 怀友 瑶台第一层·一点元真被妄想 瑶台第一层 次张芦川韵,春节大雪三日 瑶台第一层 吴大卿寿日 瑶台第一层 元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舌字旁的字 赫然而怒 泓然 转石 韭字旁的字 一蹴即至 豆字旁的字 貂不足,狗尾续 臼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贼头贼脑 仙灵脾 丧魂失魄 包含龆的词语有哪些 酌商 视死若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