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诸葛武侯》

时间: 2025-05-07 06:26:04

诗句

恸哭杨颙为一言,馀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6:04

原文展示:

诸葛武侯
恸哭杨颙为一言,
馀风今日更谁传。
区区庸蜀支吴魏,
不是虚心岂得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怀念和对人才的渴求。诗中提到杨颙的悲痛,意在强调一个人的言论可以影响许多人。如今的世道又有谁能传承这样的精神呢?即使是蜀汉、吴国、魏国这些地方的平庸之人,如果没有谦虚的态度,又怎能得到贤才呢?

注释:

  • 恸哭:痛哭,形容悲痛至极。
  • 杨颙:指历史上著名的贤士,因其一言而感动。
  • 区区:微不足道的意思。
  • 庸蜀:形容蜀汉的庸碌无能。
  • 虚心:谦虚的心态。
  • :指贤良淑德的人。

典故解析:

杨颙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人才著称。诗中提到他,意在表明一个人的言论和精神可以影响后人。诸葛亮则是蜀汉丞相,以智谋和忠诚著称,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怀念,表达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经济改革家。他主张新法,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影响深远。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怀念之际,反映了他对历史贤才的赞美及对当下世道的失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杨颙的“恸哭”,引申出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情怀念。王安石在诗中不仅对蜀汉的庸碌之人表示了失望,也对当下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质疑在当今的环境中,像杨颙这样的贤人是否还能出现,表现了对社会人才短缺的忧虑。

诗中“区区庸蜀支吴魏”句,生动地描绘出当时对人才的渴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的情绪。最后一句“不是虚心岂得贤”,则是对当代人的警示,强调谦虚与学习的重要性。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缅怀,又有对现实的批判,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恸哭杨颙为一言”:借杨颙之言,引发痛哭,表达人对贤者的怀念。
    • “馀风今日更谁传”:质疑今日是否还有人传承这样的精神。
    • “区区庸蜀支吴魏”:指出当代庸碌之人比之于历史的贤者显得微不足道。
    • “不是虚心岂得贤”:强调谦虚学习才能得到贤才的道理。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用词讲究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诗的思考深度和情感的强烈性。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贤者的追怀,表达了对人才匮乏的忧虑,以及对谦虚态度的重视,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杨颙”:象征着历史中的贤者,代表着智慧与忠诚。
  • “风”:象征着思想的传播与继承。
  • “庸蜀”:指代当代缺乏才能的人,反映社会的现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恸哭杨颙为一言”中,杨颙象征什么?

    • A) 贤者
    • B) 庸人
    • C) 战士
    • D) 诗人
  2. 诗中提到的“区区庸蜀”意在表达什么?

    • A) 对蜀汉的赞美
    • B) 对现实的失望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政治的讽刺
  3.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贤人的重要性
    • B) 学习的必要性
    • C) 谦虚的态度
    • D) 思想的传播

答案:

  1. A) 贤者
  2. B) 对现实的失望
  3. C) 谦虚的态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春望》
  2.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杜甫的作品都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王安石更侧重于人才的缺乏与谦虚态度,而杜甫则更多关注国家的兴亡与民生疾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 其四 叠屏岩 次韵子瞻题无咎所得与可竹二首粥字韵戏嘲无 柳闳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学故以桃 古风寄周元翁 四休居士诗三首 秋思寄子由 同刘景文游郭氏西园因留宿 寄别陈氏妹 画马赞 老杜浣花溪图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肫诚 畦宗郎君 无如 云布雨润 咄嗟叱咤 彑字旁的字 成何体统 立刀旁的字 高耸入云 线香 十生九死 五味俱全 行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