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

时间: 2025-05-07 08:33:08

诗句

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列汉旗。

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称觞别殿传新曲,衔璧名王按旧仪。

江汉一篇犹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08

原文展示:

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列汉旗。
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称觞别殿传新曲,衔璧名王按旧仪。
江汉一篇犹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熙河一带的军事形势,西边的敌人被压制,不知不觉中,汉朝的营地已经排成了整齐的阵列。天子在星空下坐着,策划着两军的安排,而将军们身上的印信则一层层叠叠。宴会上,大家举杯畅饮,传唱着新的乐曲,王者也仍然按着旧仪式来举行庆典。江汉的战事尚未完全理顺,周朝的宣王正忙于征伐淮夷。

注释:

  • 熙河:指熙河地区,是指西边的边境,暗示着战事。
  • 汉旗:汉朝的军旗,象征着国家的军力与威严。
  • 天子:指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筹星:指用星象占卜进行军事决策,古代天文学与军事的结合。
  • 称觞:指在宴会上举杯敬酒,表示庆祝。
  • 衔璧:衔着美玉,象征尊贵和礼仪。
  • 周宣:周宣王,是周朝的一位明君,历史上以文治武功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倡导“变法”,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富强。王安石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婉约,常以现实题材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面临外敌威胁之际,王安石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军事形势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诗歌鉴赏:

《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是一首展现军事气氛与庆功宴会的诗作。诗中通过“熙河形势压西陲”开篇,直接交代了战事背景,表现了国防形势的紧迫感。接着“天子坐筹星两两”描绘了皇帝对战局的谋划,显示出统治者在危机中的冷静与决策能力。将军们“归佩印累累”,不仅展示了其军职的荣耀,也暗示着士兵们的责任与使命。

在宴会上,诗人用“称觞别殿传新曲”描绘了庆功的热烈场景,反映了士兵们在胜利后的欢愉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如此,诗的最后两句“江汉一篇犹未美,周宣方事伐淮夷”则道出战争的残酷与未完待续的形势,提醒人们胜利并非终点,国家仍需警惕外敌。整首诗在欢庆与忧虑之间交织,深刻反映了战时的复杂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熙河形势压西陲:描写了西边的敌人受到压制,形势向好。
  2. 不觉连营列汉旗:汉朝的军营已整齐列阵,显示出军队的力量。
  3. 天子坐筹星两两:天子在进行军事筹划,体现出皇权的中心地位。
  4. 将军归佩印累累:将军们的荣耀与责任并存,暗示军队的团结。
  5. 称觞别殿传新曲:在庆功宴上,大家欢聚一堂,传唱新曲,气氛热烈。
  6. 衔璧名王按旧仪:尊贵的王者依旧遵循传统的礼仪,彰显礼节的重要性。
  7. 江汉一篇犹未美:尽管战事看似有利,但仍有未完成的任务。
  8. 周宣方事伐淮夷:提到历史典故,说明战争未止,仍需防备。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称觞别殿”与“衔璧名王”相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军的印信比作荣耀,体现出军政结合的特点。
  • 夸张:通过“累累”形容印信,增强了将军地位的庄重和权威。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事的紧迫与庆功的喜悦,表达了在国家安全与外敌威胁面前,统治者与将士们的责任与使命感。同时,也在庆祝胜利的同时,不忘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熙河:象征着边疆的战事与防守。
  • 汉旗:代表国家的军力与荣耀。
  • 天子:象征着国家的领导与权力。
  • 将军:代表军事力量与士气。
  • 江汉:指代尚未平息的战局,象征着未完成的任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天子”指的是谁? A. 皇帝
    B. 将军
    C. 文人
    D. 难民

  2. “称觞别殿传新曲”中的“称觞”意为? A. 传递饮水
    B. 举杯饮酒
    C. 唱歌
    D. 准备宴席

  3. 诗的最后两句提到的“周宣”是指? A. 周朝的皇帝
    B. 周朝的诗人
    C. 周朝的军事将领
    D. 周朝的哲学家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战乱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
  • 李白《将进酒》:描绘庆祝与豪情,表达人生哲学。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杜甫的战事诗对比:
    • 王安石侧重于军事胜利的庆祝与责任感,展现出一种豪情与责任。
    • 杜甫则通过对战乱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与民生的忧虑与关心,展现出另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安石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紫极宫对酒 九日宿院 九日次周义山 九日昆峰赐饮拟和刘静修先生九日九饮歌韵体 其四 九日登校园小山 九日席上呈兼善伯寿 九日何氏江楼 九日答朱寿之 九日 九日寄魏顺甫兼忆社中诸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比肩接迹 洞悉其奸 包含溜的词语有哪些 被甲载兵 肀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云殿 志愿者 结舌钳口 浮磬 智勇双全 包含准的词语有哪些 花甲之年 一发千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