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一》

时间: 2025-05-03 22:53:38

诗句

斋中寒日影珑葱,斋外参天十八公。

二十四州民乐否,莫教一物怨途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53:38

原文展示:

仲钦寄民为重斋诗和答 其一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斋中寒日影珑葱,
斋外参天十八公。
二十四州民乐否,
莫教一物怨途穷。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日子里,斋堂内的光影显得清幽而葱郁;
斋堂外,巍峨的十八公山矗立在天际。
二十四州的百姓生活得是否安乐呢?
不要让任何事物使他们在困苦中怨恨生活的艰辛。

注释:

  • 斋中:指的是诗人所处的斋堂。
  • 寒日:寒冷的日子,体现了环境的孤寂。
  • 影珑葱:影子清晰而葱郁,形容斋中光景宜人。
  • 参天:形容高大,指山的壮丽。
  • 十八公:可能指的是某座著名的山名,具有象征意义。
  • 二十四州:指的是当时中国的州县,代表广大人民。
  • 乐否:生活得是否快乐。
  • 怨途穷:怨恨生活艰难,路途困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希言,号云峰,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作,所作诗词多表现对民生的关怀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之际。诗人以斋堂为背景,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反映出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诗歌鉴赏:

张孝祥的这首诗通过斋堂内外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的关怀。开头两句“斋中寒日影珑葱,斋外参天十八公”对比鲜明,内外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斋堂里的宁静和外界的雄伟都透出一种诗意的美感。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这种宁静之中,而是转而关注那些生活在艰苦中的百姓。他以“二十四州民乐否”为转折,关心每一个州的民生状况,表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一句“莫教一物怨途穷”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警示人们要关注和改善民生,避免让任何事物导致人民生活的困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斋中寒日影珑葱:在寒冷的日子里,斋堂内光影清幽,给人一种安宁的感觉。
  2. 斋外参天十八公:斋堂外矗立着高耸入云的山,映衬出外界的壮丽与伟大。
  3. 二十四州民乐否:诗人关心的焦点转向了百姓,询问他们的生活是否幸福。
  4. 莫教一物怨途穷:诗人希望没有任何因素使百姓感到生活的艰辛。

修辞手法:

  • 对比:斋中与斋外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
  • 象征:斋堂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修行,山则象征着外在的伟大与挑战。
  • 反问: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对民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引入,最终返回到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重的思想。

意象分析:

  • 寒日:象征着艰苦和孤独,反映诗人内心的感受。
  • 影珑葱:代表宁静与美好,形成与外界的对比。
  • 参天十八公: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
  • 二十四州:象征着广泛的百姓,表达对他们的深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八公”是指: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座山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动物

  2. 诗人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个人修行
    B. 自然景色
    C. 民生与关怀
    D. 战争与英雄

  3. 诗中的“寒日”象征什么? A. 温暖的日子
    B. 艰苦与孤独
    C. 快乐与幸福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达对民生的关怀。
  • 《静夜思》 by 李白: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张孝祥与杜甫的诗,都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前者通过宁静的环境描绘引入关怀,后者则通过直接的叙述表达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关注。两者风格迥异,却同样传达了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关查询

寄同年宗兄桐江府判去言五首 寄衣曲 其二 送王东华明府考绩五首 其五 赠林以永 林赞虞丈出守昭通过黔赠别 其二 东轩见访 辛巳仲秋回揭阳二首 其二 登岐山 秋风八章留别 其五 入黄龙洞口迟王石屏黄门戴角峰侍御口占 草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苇箔 鼻字旁的字 言传身教 齲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滔滔不息 共和制 说说而已 搭头 矢字旁的字 至死靡它 幢旗 金字旁的字 细雨和风 节木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