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4:52
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作者: 丁宝臣 〔宋代〕
路缘萝茑荫杉松,
翠壁丹崖不计重。
天作锦屏环十里,
僧开朱屋面千峰。
花閒越鸟鉤辀语,
溪外秦人仿佛逢。
早晚车驺到山下,
篮舆多日待追从。
这首诗描绘了五泄的美丽景色:
路边蔓延的藤萝遮蔽了杉树和松树,
青翠的山壁和红色的崖壁让人感觉不再沉重。
天似乎为这里编织了一幅锦屏,环绕着十里山川,
僧侣在朱红色的屋子里,面对千座山峰。
花丛中悠闲的越鸟在钩辕上鸣叫,
溪水之外的秦人仿佛在不经意间相逢。
早晚的车马已经到达山下,
我在这里等了多日,期待着追随而来的人。
丁宝臣,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作于作者游览五泄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寄情于山水的心态。
丁宝臣的《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是一首景色优美、意境深远的诗。诗的开篇通过描绘路边的藤萝、杉树和松树,构建出了一幅清幽的自然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将视野拓展至更广阔的十里山川,巧妙地用“天作锦屏”来形容自然的壮丽,显示出自然界的鬼斧神工。朱红色的僧屋与千座山峰的对比,突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中,越鸟的鸣叫和秦人的相逢,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悠闲与恬淡。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友人到来的期待,暗含着一种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宋代文人倾心自然的情感,体现出一种恬淡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天作锦屏”是什么意思?
“路缘萝茑荫杉松”中提到的“荫”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早晚车驺到山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王维的《山中杂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山水的宁静与个人的孤独感,而丁宝臣的《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则是更为欢快和热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