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4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45:37
濂泉寺
作者: 黄玉衡 〔清代〕
阴森巉层崖,窔列峻陛。
溟溟乱云合,豁豁苍壁启。
岩泉散珠帘,山骨濯天醴。
初从月窟落,渐与山根抵。
高下纷奔腾,涟漪自传递。
巨石古雪寒,怒湍青兕牴。
坐卧时俯流,坦率偶露髀。
小鱼见人影,潜身伏石底。
藻脚长如绳,霜根清若洗。
薄游空道心,爽气豁尘昧。
及此半日间,不负山僧徯。
振衣下坡陁,归路风泚泚。
这首诗描绘了濂泉寺附近的自然景观。山崖险峻,阴森高耸,云雾缭绕,苍壁突兀。岩石上的泉水如珠帘般洒落,山体在阳光下显得清澈。泉水从月亮的洞口流出,渐渐与山根汇合。水流奔腾不息,涟漪不断传递。巨石像古老的雪一样寒冷,激流与石头碰撞,发出怒吼。坐卧时俯视水流,心情坦荡,偶尔露出腿部。小鱼见到人影,便潜入石下隐藏。水藻的根部如绳索般生长,霜冻的根清澈如洗。游荡在这空灵的道心中,爽朗的气息驱散了尘埃。在这短短的半天里,未辜负山中僧人的期盼。最后,振衣下坡,归路上风轻轻吹拂。
作者介绍:
黄玉衡,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创作背景:
《濂泉寺》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
《濂泉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之美。诗人在阴森的崖壁和荡漾的泉水之间,构建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山水世界。他以“阴森巉层崖”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吸引读者的注意。而后,诗人通过“溟溟乱云合”描绘出天空的变幻,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在诗的中段,岩泉如珠般散落,形成了优美的画面,与清澈的山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心境。诗中提到的小鱼潜藏于石底,仿佛在告诉人们在这片宁静之地,万物皆有其生存的智慧。
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片自然中游玩的愉悦与放松,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感到心灵的满足和归属。整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传达了追求内心宁静、逃避世俗喧嚣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述的山崖是怎样的特点?
A. 平坦
B. 陡峭
C. 低矮
D. 繁茂
小鱼在诗中是如何反应的?
A. 游出水面
B. 潜身伏石底
C. 跳跃在水中
D. 游向岸边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厌恶
B. 无所谓
C. 热爱
D. 害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