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0:05
壑底云香不等雷,便携石鼎与俱来。
鹁鸠唤得西溪雨,顿得春从齿颊回。
在山谷底部,云雾缭绕,香气不必等到雷声来临,我便带着石鼎前来。
鹁鸠在鸣叫中唤来了西溪的春雨,瞬间春意便在我的嘴唇和齿间回旋。
“西溪”可能指代一个著名的风景区,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灵动。鹁鸠的叫声传达了春雨的到来,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作者介绍:方岳,字彭寿,号岘峰,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寄托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在山中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反映了当时士人渴望归隐、追求清净生活的情怀。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茶岩环境的深切体悟。开篇的“壑底云香不等雷”,以生动的意象引入,强调了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便携石鼎与俱来”,显示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态度,石鼎既是实物的描写,也是隐喻他对生活本质的追求。
后两句“鹁鸠唤得西溪雨,顿得春从齿颊回”,通过鹁鸠鸣叫的画面,传达出春雨带来的生机,春天的气息在舌尖回旋,极富生活气息,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整首诗不仅写景,更寄情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壑底云香”中的“壑”指的是:
“便携石鼎与俱来”中的“石鼎”主要象征:
“鹁鸠唤得西溪雨”中,鹁鸠的叫声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