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关》

时间: 2025-05-01 13:44:23

诗句

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

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字。

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醽醁呼娉婷。

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4:23

原文展示:

出关
方岳 〔宋代〕
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
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字。
牡丹径尺妙天下,许酿醽醁呼娉婷。
到家二月亦晚矣,未办翠色官窑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关外停留了一百二十天,眼前的柳树刚开始落叶而又重新变得青翠。在忙碌的旅途中,作者突然想起曾经和春天的许多美好时光。牡丹花开得极为娇艳,仿佛可以酿造美酒来称呼那位女子。回到家中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而自己却还没有准备好绿色的官窑瓷瓶。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坐:指一段时间,这里特指一百二十天。
  • 柳初黄落今青青:柳树刚开始落叶,但现在又是绿色的。
  • 索舆径去:索舆指的是用车子出行,这里暗示了旅途的繁忙。
  • 春丁字:春天和丁字形的关系,表明与春天的美好时光相连。
  • 醽醁:指酒,形容其香醇。
  • 翠色官窑瓶:官窑瓶是指一种瓷器,色泽鲜艳,具有收藏价值。

典故解析:

  • 牡丹:传统上被视为国色天香的花卉,象征着富贵、繁荣。
  • 官窑:指的是宋代著名的瓷器,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生平事迹多不详,但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旅程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诗歌鉴赏:

方岳的《出关》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首联“一坐一百二十日,柳初黄落今青青”,开篇便以时间与季节的变化引入,表现了作者在关外的漫长等待,以及对春天的眷恋与怀念。

其次,诗中通过“索舆径去有忙事,忽忆曾与春丁字”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追忆之间的对比,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紧接着,牡丹的出现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对生活的热爱。最后,回到家中却发现时间已晚,未能完成心愿,这样的结尾让整个诗篇增添了一份遗憾与反思,引发读者的共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方岳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既有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细节的敏感捕捉,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坐一百二十日:表明作者在某地驻留的时间,暗示了长时间的孤独与思考。
  2. 柳初黄落今青青:描绘柳树的季节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重生。
  3. 索舆径去有忙事:暗示旅途的繁忙和生活的压力。
  4. 忽忆曾与春丁字:提及往昔的美好,表现对青春的怀念。
  5. 牡丹径尺妙天下:赞美牡丹的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许酿醽醁呼娉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想要用美酒来称呼心中的理想。
  7. 到家二月亦晚矣:归家之时感到时间已晚,暗示对家园的思念与遗憾。
  8. 未办翠色官窑瓶:未能完成心愿,象征着生活中的未尽之事与不如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牡丹径尺妙天下”,用牡丹的美丽比喻生活中的美好。
  • 拟人:如“柳初黄落今青青”,赋予柳树以生命的特征,增强形象感。
  • 对仗:如“索舆径去有忙事”与“忽忆曾与春丁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琐事的反思,展现了方岳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春天的希望。
  • 牡丹:代表美好与繁荣,常与富贵相联系。
  • 官窑瓶:象征着高雅与珍贵的事物,代表着未能实现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一坐一百二十日”中的“一坐”指的是什么?
    A. 一天
    B. 一段时间
    C. 一年

  3. 诗中提到的“翠色官窑瓶”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未竟的心愿
    C. 自然之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家国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李白的《静夜思》: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出关》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以旅途为背景,前者着重抒发个人情感,后者则体现了友情与离别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何遐 天池晚棹 忆玉箫 和一浮永福寺见怀之作 偶成 舟次湖南 宿西山桂香阁赠某道士 长安秋霁 南乡子(寿牟国史·三月二十) 武皇上宾同百官哭临于思善门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预赏 鸟字旁的字 济世经邦 金刚神 肉字旁的字 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朗咏 草律 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有滋有味 说得行不得 皮字旁的字 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包含彘的词语有哪些 乘高居险 锦字回文 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