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31:39
挽蜀帅赵侍郎 其二
西證膏肓急,人推仓扁医。
惜哉当局晚,为此厉阶谁。
公在民犹望,公亡事转危。
忠魂千古在,近有紫岩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赵侍郎的哀悼与惋惜。诗中提到:西方的病症已经到了难以救治的地步,人们都推崇仓扁这样的名医。可惜当局的反应太晚了,又有谁能承担起这个责任呢?当公在世时,民众仍对他抱有希望,而他一去世,事情却变得更加危急。忠诚的灵魂千秋永存,近来有紫岩(指的是他生前的知己)能够理解这一切。
李曾伯,宋代诗人,字子畏,号天池,生于南宋时期。为官清白,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关注与对士人的抒情。
此诗写于赵侍郎去世之际,诗人因其忠诚和对人民的贡献而感到惋惜,表达了对亡者的敬仰和怀念。
《挽蜀帅赵侍郎 其二》是一首抒发哀悼之情的诗作,通过对比和形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因赵侍郎逝世而引发的社会忧虑和对其忠诚的追思。诗中“西證膏肓急”,利用医学的比喻,表现了当时政局的危急,暗示在赵侍郎去世后,社会的状况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而“惜哉当局晚”则表达了对当权者行动迟缓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时政的关心。最后以“忠魂千古在”来强调赵侍郎的忠诚及其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的永恒性,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寻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赵侍郎的追思,反映了对忠诚与责任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这种情感基调贯穿始终,折射出诗人对政治的敏感和对忠诚信念的坚持。
赵侍郎的病重比喻了什么?
“公在民犹望”中的“公”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紫岩”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