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声甘州(中秋小集无月)》

时间: 2025-05-04 11:41:18

诗句

问孀娥、僝僽厌看人,唯复厌人看。

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慰藉苍颜。

廉纤梧桐细雨,吹彻玉箫寒。

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

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怅,立尽阑干。

想菱花尘匣,憔悴女乘鸾。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持杯祝,老蟾无恙,留待明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1:18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中秋小集无月)
作者: 李曾伯

问孀娥僝僽厌看人,唯复厌人看。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慰藉苍颜。
廉纤梧桐细雨,吹彻玉箫寒。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
又似去年今夕,枉教人惆怅,立尽阑干。
想菱花尘匣,憔悴女乘鸾。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持杯祝,老蟾无恙,留待明年。

白话文翻译:

问那嫦娥是否厌倦了看人,难道人又厌倦看她吗?正值凉爽的夜晚,准备邀请明月,来安慰我苍老的面容。
细雨吹拂着纤细的梧桐,寒音穿透了玉箫的声音。山河的影像仿佛只在天边的云端。
就像去年今天的夜晚,真让人惆怅,站在栏杆旁,意兴阑珊。
想起那菱花装饰的尘匣,憔悴的女子乘着凤凰。
恨不能一登天柱,约上好友共饮清欢。
举杯祝愿,愿老月亮安然无恙,期待明年再聚。

注释:

  • 孀娥: 指嫦娥,月宫中的美丽女子。
  • 廉纤梧桐: 形容细长的梧桐树,常与清雅的意象相联系。
  • 玉箫: 古代乐器,象征高雅的音乐。
  • 菱花尘匣: 菱花指荷花,尘匣则指容器,象征着女子的美丽和青春。
  • 天柱: 指天的支柱,象征着高远的追求和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体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中秋之际,正值无月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期盼,恰如其分地映射出中秋节的主题。

诗歌鉴赏:

《八声甘州(中秋小集无月)》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整首词通过对嫦娥、明月、清风细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氛围。词中多次提到的“凉宵”和“月”都暗示着中秋的意境,而“恨无从一登天柱”的表达则强烈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在细腻的描绘中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生的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词中“廉纤梧桐细雨”的描写,既是对秋季气候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柔软。通过音乐的意象,如“玉箫寒”,增强了词中的音乐感,传递出一种清冷而高雅的气息。结尾的“持杯祝,老蟾无恙,留待明年”,则是对未来的祝愿,寓意着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给整首词增添了一丝温暖的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孀娥僝僽厌看人: 诗人以问句开篇,设想若嫦娥厌倦了看人,体现了对月亮的情感依赖。
  • 唯复厌人看: 反问的方式,增强了情感的对比。
  • 正凉宵准拟,招延素魄: 设定了时间与空间,营造出中秋夜的氛围。
  • 廉纤梧桐细雨: 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秋夜的静谧。
  • 仿佛山河影,只在云端: 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暗示人事的无常。
  • 又似去年今夕: 提起往年,带出对过去的追忆。
  • 想菱花尘匣,憔悴女乘鸾: 用典雅的意象表达对女性美的怀念和失落。
  • 恨无从一登天柱,约宾朋随分荐清欢: 表达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 持杯祝,老蟾无恙,留待明年: 以祝酒的方式结束,寓意着希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菱花尘匣”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 将月亮拟人化,引发情感共鸣。
  • 对仗: “廉纤梧桐细雨,吹彻玉箫寒”中运用对仗手法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中秋无月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过去的追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现了一种深沉而又温暖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嫦娥: 代表着孤独与美丽。
  • 明月: 象征着团圆与思念。
  • 秋夜: 传达出宁静与清冷。
  • 细雨: 体现出柔情与细腻。
  • 老蟾: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希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曾伯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词中提到的“廉纤梧桐”中“廉纤”意为?
    A. 粗壮
    B. 细长
    C. 矮小
    D. 高大

  3. 诗人对中秋的情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A. 忧伤与孤独
    B. 欢乐与庆祝
    C. 富裕与奢华
    D. 平淡与无聊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陆游《秋夕》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豪放,而李曾伯的《八声甘州》则显得更加细腻和内敛。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曾伯诗词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怨词二首·其一 杂曲歌辞。丽人曲 舞曲歌辞。白纻辞二首 相和歌辞。子夜冬歌 从军行 小长干曲 奉使蒲州返辔奉答圣制 五言过栖岩寺 故洛阳城侍宴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天宝当年 漫山塞野 让手 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中生莲 田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四字头的字 陨雹飞霜 小字头的字 金字旁的字 大厦 荆钗 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古罪人 燕雀之见 拱默尸禄 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