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友人游塞》

时间: 2025-04-30 04:30:14

诗句

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

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

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30:14

原文展示:

送友人游塞
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
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
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游边塞的深切祝愿和相思之情。诗的开头描绘了漂泊的蓬草多生于边塞,朋友此行难免感到伤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黄沙与夕阳相接、长河与天空交融的壮阔景象,传达了边塞的辽阔和神秘。夜晚的泉水照亮了旅人的火堆,清晨的戍楼烟雾直指京城,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最后,诗人感慨虽然相思之恨难以避免,但期待与友人重聚的美好时光依然在心中。


注释:

  • 飘蓬:蓬草,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
  • 塞下:边塞地区,指北方边疆。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朋友出发时的伤感。
  • 迥碛:远处的沙砾,描绘边塞的荒凉。
  • 衔日:夕阳映照在沙砾上,形成美丽的景象。
  • 水接天:长河与天空相连,表现自然的浩瀚。
  • 夜泉:夜晚的泉水,映照着旅人的篝火。
  • 晓戍:清晨的哨岗,遥望京城的烟雾。
  • 相思恨: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佳期:美好的相聚时光。
  • 芳草:美丽的草地,象征着重聚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郎,唐代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9年。他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五律和七律,后人称其为“诗中之佛”。贾岛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常带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贾岛与友人分别之际,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思念。边塞之行是当时文人常见的游历,诗人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


诗歌鉴赏:

《送友人游塞》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友人出游的复杂情感。开篇“飘蓬多塞下”,点明了边塞的飘泊与孤寂,带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接着“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描绘出边塞的壮丽景色,既有黄沙漫天的苍凉感,又有长河浩荡的壮阔气势,体现了大自然的雄伟和友人行旅的艰辛。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夜晚的“夜泉行客火”和清晨的“晓戍向京烟”,展现了友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诗人用火光和烟雾的对比,暗示了友人的归期。同时,“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则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渴望与期待,虽然相思之情难以避免,但美好的重聚时光依旧在心中生根发芽。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飘蓬多塞下:蓬草多生于边塞,象征漂泊与孤独,暗示友人将面临的艰辛。
  2. 君见益潸然:朋友看到此情此景,必定心生感慨,眼泪夺眶而出。
  3. 迥碛沙衔日:远处的沙砾与夕阳相连,展现边塞的荒凉和壮丽。
  4. 长河水接天:长河的水面与天空相接,暗示无限的辽阔和深邃。
  5. 夜泉行客火:夜晚泉水旁,旅人围着篝火,描绘出孤独的旅途生活。
  6. 晓戍向京烟:清晨的哨岗,可见京城的烟雾,暗示着归途和思念。
  7. 少结相思恨:相思之情难以避免,点明了离别的痛苦。
  8. 佳期芳草前:期待与友人在美丽的草地上重聚,象征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飘蓬”比喻漂泊的生活,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2. 对仗:如“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3. 意象:通过自然景色描绘出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出游的祝福和深深的思念之情,抒发了离别的伤感与重聚的美好期待,展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飘蓬: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2. :象征边塞的荒凉与孤独。
  3. 长河: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延续。
  4. 夜泉:象征孤独的旅途与对家的思念。
  5. 京烟:象征归属与期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飘蓬多塞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京城
    B. 边塞
    C. 山林
    D. 大海

  2. 诗中提到的“佳期芳草前”是什么意思? A. 重聚的时间和地点
    B. 离别的痛苦
    C. 自然的美好
    D. 旅途的艰辛

  3. 诗中描绘的“长河水接天”形象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自然的壮丽
    C. 友人的归途
    D. 生活的孤独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边塞的壮丽景色,表达思乡之情。
  2. 李白《送友人》:表达离别与思念的情感,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贾岛的《送友人游塞》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痛苦。然而,贾岛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王之涣则突出壮阔的景色和豪放的气概。两首诗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但在表现手法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月中行/月宫春 一落索 春闺怨 一落索 有感 虎丘即事 法曲献仙音 思佳客(用晏小山韵) 柳梢青 山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挑幺挑六 诲情 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包含腹的词语有哪些 宇航技术 戎旅 邑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干字旁的字 喃喃细语 鼓字旁的字 摇头晃脑 克字旁的字 认仇作父 青渌 绸缪束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