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8
挑根扫叶古墙阴,
雨后青腴有客寻。
又见开花如雪处,
不知遍野已春深。
山殽难入膏粱味,
冰室偏钟采撷心。
荼苦回甘谁识取,
周诗历历播微吟。
在古老的墙阴处,挑起根扫落叶,
雨后青葱的草地上,有人前来寻找。
又见那如雪般盛开的花,
却不知大地已然春深。
山间的美味难以入膳,
冰室里却偏偏钟情于采撷之心。
苦荼的回甘,谁能识得其味,
周朝的诗句,历历在目,轻声吟唱。
董嗣杲,字宗之,号德庵,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常带有淡淡的哲思和人生感悟。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愈发明显。诗中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荠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内心的情感。首联以"挑根扫叶"开篇,呈现了诗人清理环境的动作,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暗示春天的来临。接下来,"雨后青腴有客寻"则描绘出春雨后,草木复苏,生机盎然的场景,似乎在邀请朋友一同赏春。
中间两句“又见开花如雪处,不知遍野已春深”,通过对盛开花朵的形象描写,唤起对春天的感慨。诗人沉浸在美丽的花海中,却不知春天已深入人心,这种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后半部分“山殽难入膏粱味,冰室偏钟采撷心”则表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不在意山珍海味,反而钟情于大自然的馈赠,流露出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荼苦回甘谁识取,周诗历历播微吟”,通过对苦荼的品味,表达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只有少数人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同时以“周诗”作为结尾,体现了文化传承和对古典诗词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花朵和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古典文化的敬畏。
诗中“挑根扫叶”表达了什么?
A) 清理环境
B) 享受生活
C) 观察自然
D) 迎接春天
“荼苦回甘”中的“荼”指的是:
A) 甜美的果实
B) 一种苦草
C) 令人烦恼的事
D) 美丽的花朵
诗中体现了诗人对哪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A) 奢华生活
B) 简单自然
C) 繁华都市
D) 旅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