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9:48
午睡
董嗣杲 〔宋代〕
茶灶烟沉午睡迟,
故山云远思依依。
桑麻得雨侵檐长,
燕誉临风掠水飞。
簪帽无花徒绕砌,
探瓶有粟且扃扉。
翔空何处胎仙唳,
华表当年识令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午后安静的场景,茶灶的烟雾弥漫,午睡来得迟缓,心中不禁思念起遥远的故乡。雨水滋润了桑麻,侵入了屋檐,燕子在风中飞翔,掠过水面。头上的帽子没有花装饰,徒然地在台阶上徘徊;酒瓶里有谷物,门扉则紧闭着。高空中不知何处传来仙鸟的鸣叫,那华表曾在当年识得皇令的威风。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以清新、自然见长,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初夏的午后,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以午睡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开篇“茶灶烟沉午睡迟”中的“沉”字,形象地描绘出浓厚的烟雾和慵懒的午后,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绪飘回到遥远的故乡,展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依恋。
接下来的“桑麻得雨侵檐长”,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面,雨水滋润了田地,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而“燕誉临风掠水飞”则描绘了燕子在风中飞翔的轻快形象,仿佛在与夏日的午后呼应,增添了诗句的动感。
“簪帽无花徒绕砌”,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头上的帽子没有花装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淡淡的失落。随后“探瓶有粟且扃扉”,通过“有粟”与“扃扉”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富足与寂静,门扉紧闭,似乎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离。
最后的两句“翔空何处胎仙唳,华表当年识令威”,将诗意引向了更高的层面,仙鸟的鸣叫和华表的回忆,唤起了诗人对往昔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宁静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以及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董嗣杲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及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故山”指的是:
A. 诗人的家乡
B. 一座山峰
C. 一个城市
D. 一片森林
诗句“茶灶烟沉午睡迟”中的“沉”字意为:
A. 沉重
B. 深厚
C. 安静
D. 浅薄
“探瓶有粟且扃扉”中“扃扉”指的是:
A. 开门
B. 关门
C. 敲门
D. 锁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