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9:07
夜听竹间雨声
作者: 陆游 〔宋代〕
解酲不用酒,听雨神自清。
治疾不用药,听雨体自轻。
我居万竹间,萧瑟送此声。
焚香倚蒲团,袖手坐三更。
人古不自觉,忿欲投隙生。
起歃檐间雨,更与此君盟。
全诗翻译:
不需要酒来解酒醉,听着雨声神清气爽;
也不需要药来治病,听着雨声身体轻松。
我居住在万竹之间,竹林中传来萧瑟的雨声。
点燃香火倚靠蒲团,袖手坐在夜深时分。
人虽古老却不自觉,愤怒只会在缝隙中滋生。
我起身去檐下听雨,更与这雨声结下盟约。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晚号老莱子,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和爱国者,生于浙江绍兴。陆游一生致力于报国,但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他的诗歌以爱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著称,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词。
《夜听竹间雨声》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他在竹林中听雨的宁静心境,反映出他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生态度的思考。在战乱不断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寻求内心的平和。
陆游在《夜听竹间雨声》中,以竹林雨声为背景,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淡泊态度。诗的开头便通过“解酲”和“治疾”两个方面,表明他在听雨声时所获得的清新与轻松。在这竹林间,雨声萧瑟,却又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向往。
“焚香倚蒲团,袖手坐三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恬静自得,沉浸在雨声之中,似乎与世无争。这种状态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寄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思。诗中提到的“人古不自觉,忿欲投隙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提醒人们在纷乱的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宁静。
整首诗在细腻而深邃的情感中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陆游作为诗人的智慧和情怀。
整首诗反映了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雨声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态度,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诗中“解酲不用酒”意味着什么?
A. 需要酒来解酒醉
B. 不需要酒来解酒醉
C. 需要药来治病
D. 需要雨声来解忧
诗人坐在蒲团上是为了?
A. 睡觉
B. 思考与听雨
C. 阅读
D. 吸烟
“人古不自觉”反映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忽视
B. 忽视内心感受
C. 忽视他人感受
D. 对生命的淡漠
答案:1. B 2. B 3. B
以上是对《夜听竹间雨声》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