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6:1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6:19:31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陆游
忆昨游天台,夜投石桥宿。
水声乱人语,炬火散山谷。
穿林有惊鹘,截道多奔鹿。
今夕复何夕,此境忽在目。
苍茫陂十里,清浅溪数曲。
微霜结裘茸,落叶拂帽屋。
下马憩村寺,颓然睡清熟。
觉来窗已白,残灯犹煜煜。
回忆起昨天游览天台山的情景,夜晚我在石桥旁宿营。
水声混杂着人声,火炬的光芒在山谷中闪烁。
穿过树林,有惊起的鹘鸟,截断我道路的有奔跑的鹿。
今夜又是什么夜呢,眼前的景象恍惚再现。
苍茫的水面延绵十里,清澈的小溪蜿蜒数曲。
微霜凝结成茸毛,落叶轻轻拂过帽子和屋顶。
我下马在村里的寺庙休息,疲惫地沉沉入睡。
醒来时窗外已是白昼,残留的灯光依旧闪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和爱国者。其一生经历了宋金对峙的动荡时期,身处乱世,作品多体现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理想。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沉思。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陆游的《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前一天夜宿天台山的情景,水声与人语交融,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夜晚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穿林而过的惊鹘与奔鹿,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灵动,仿佛诗人正在与自然对话。
诗的中段,苍茫的水面和清浅的溪流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宁静而辽阔的自然画卷。微霜与落叶的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视觉层次,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最后,诗人下马在村寺憩息,梦中沉醉,清晨醒来时看到窗外的白昼,残灯依旧闪烁,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宁静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陆游通过对夜行与憩息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人回忆起哪一天的游览?
A. 昨天
B. 前天
C. 今天
D. 明天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鹿
B. 鹘
C. 狐狸
D. 鱼
诗人在寺庙中感到怎样?
A. 精力充沛
B. 疲惫
C. 快乐
D. 忧伤
陆游的《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是描绘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作品。陆游的诗更加侧重于旅途的孤独和思考,而王维的诗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的自然景象。两者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